第514章 全府推行农会(1 / 2)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走遍了德安南部和孝感的十几个村子。在李家坳,我们遇上了藩王的庄丁正在抢粮,十几个庄丁拿着棍棒,把佃农们的粮袋往马车上扔,一个老妇人抱着粮袋不肯放,被庄丁一脚踹倒在地。我当即下令:“拿下这些庄丁!” 孙铁臂带着民兵冲上去,没一会儿就把庄丁们捆了个结实。佃农们看着被夺回的粮食,又看了看被捆着的庄丁,眼里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在成立乡农会那天,孝感县的十几个村子来了上千人,他们举着锄头、镰刀,在乡农会的牌子前宣誓:“同心协力,夺回土地,反抗藩王,永不退缩!” 我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 —— 只要唤醒了民众,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接下来,我把带来的两千辅兵,分成五人一小队,每个小队进驻一个村子,帮助每个村成立农会,把藩王的土地都分给每个村的农会,按照每个人分三亩地的标准,大村分的地多,小村分的地少,这些辅兵原来都是三潭寨附近农会的民兵,对如何搞农会都有经验,很快就占领了藩王在这些地区的农庄,把农庄里的财物收归农会集体所有,把庄头和庄丁打一顿后驱逐出境,每个农会的人口、田地和牲畜都登记造册,农会相互之间的土地边界都打入木桩标记,然后在佃农里选出德高望重的人担任会长等职务,抽调青壮成立民兵队,有敌人来犯就敲锣然烽烟,相邻农会的民兵必须赶过来支援,并及时向独立营汇报,请求独立营过来支援。
各小队在农会里一待就是好几天,五名军代表分到各村的那天,德安府南部的村子像炸开了锅。张家庄的佃农们围着军代表周虎,眼神里满是期待又带着几分茫然 —— 他们种了一辈子藩王的田,从没敢想过能自己管地、选领头人。周虎把村民们召集到老槐树下,从背包里掏出几张糙纸,用炭笔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表格:“乡亲们,选农会干部,得选咱们信得过、肯做事的人,不是看谁嗓门大、谁家地多。”
他先把村里的成年男女名字都写在纸上,然后念一个名,让大家举锄头投票:“王阿公年纪大,办事公道,谁赞成他当农会会长?” 人群里 “唰” 地举起一片锄头,王阿公愣了愣,眼圈瞬间红了。接着选副会长、农业副会长、记工员,李二柱因为敢跟庄丁硬刚,又年轻力壮,高票当选副会长兼民兵队长。当选的干部们站在槐树下,手里攥着周虎写的 “农会干部职责清单”,激动得手都在抖。
农业生产是头等大事。军代表赵海带着土地管理员丈量田地,用绳子量、用脚步测,把村里的五千二十亩地按肥力分成三档,登记在 “农会土地册” 上。“农业副会长要带着大家计划好一等田种什么,二等田种什么,三等田种什么,每天需要多少人出工,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好大家合理的休息时间。” 赵海指着田地对大伙说,“以后大家都是土地的主人,要提醒干部不要耽误了农时,该浇水、施肥、除草都要及时提醒,遇到偷盗和破坏要勇于站出来斗争。” 佃农们围着土地册,看着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田地上,有人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纸页,像是在确认这不是梦。
记工和分配更是佃农们关心的事。军代表孙明教记工员记账的办法:在技工本上写上着村民的名字,每天上工后,就在名字后面画个记号,下工时核对。“谁每天出工,做一个记号;谁偷懒缺勤,就画个叉,月底算总账。” 孙明还在村里晒谷场边搭了个 “奖惩栏”,比如李二柱带头开垦荒地,一个月出工三十天,栏上贴了张红纸条表扬他;若有村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要在栏上贴了黄纸条提醒,月底分粮时少分了半斗。这下,村里的人都卯足了劲上工,连以前爱偷懒的汉子,都早早扛着锄头下了地。
发展副业的点子,是军代表吴强想出来的。他看到村里妇女们都会纺纱织布,就把大伙召集起来,成立了 “纺织工坊”,用农会存的粮食换了些棉花,用农会的名义借贷买来织布机,教大家织更细密的布。“织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