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下乡土改(1 / 2)

加入书签

大同军的几个高层,站在高处看着热闹的街市,张长老不解地问道:“族长,这些高丽百姓为何才隔了一天,就恢复原来的生活了?”我笑道:“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没有安全的担忧又有钱赚,我们进城后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这两点,所以我们成功了,”张长老道:“这次成功的经验一定要向全军推广,”我点点头又道:“张长老,汉城我们刚占领,一定不能有差错,这是给高丽其它城池树立的一个标杆,一定要找一位威望高、能力强的人在这里坐镇,你认为谁最合适?”张长老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合适的人选,半天才道:“难道我们要让高丽的旧官员担任这重要职务?”我摇头道:“就算他们风评好也要让他们异地任职,危险要控制在萌芽之中,”张长老感慨道:“果然限制我们大同部落发展的永远都是人才,当初刚占领鸡笼岛你就要求各乡兴办学校,可那些孩子成长起来还要十年八年时间,远水不解近渴啊,”

我看着张长老道:“您老就辛苦辛苦吧,实在没有人选了,等您这里都走上正轨,也培养好了新人,您再离开,”张长老道:“我不行,我对汉城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啊,”我笑道:“这个不用怕?你可以找高丽的旧官员做您的参议啊,比如说金尚宪,”张长老道:“这个不行,我要是找参议也是从旧官员里面的低级官员里找,像金尚宪这样的高官还是让他们到别处任职吧,”我笑道:“张长老,这么说你愿意坐镇汉城了?”张长老笑道:“汉城这么重要,眼下只有你我能管理好,我总不能让你这个大族长亲自待在这里吧,”我笑道:“张长老,你真是大同部落的柱石,”张长老道:“我也是尽一个长老的本分。”

汉城初步稳定了,大同军的努力重心就要转向近郊农村,对农村进行军垦营改造,这是大同军的基本政策,关系到大同军能否长期在高丽站住脚,大同军的高层进行了分工,每个高官都带领一支队伍负责一个乡镇的军垦营改造,汉城四周比较出名的乡镇有军饱镇、加平郡,我带领两千人马负责军饱镇的改造,张长老负责加平郡,其他官员负责较小的乡镇,光有队伍开进乡镇是没有用的,必须有带路党在前面宣传大同军的政策,提供各个乡镇的基本情况。

我领了王士虎他们这个营的两千人马,由十来个高丽奸带路,我带了两车粮食,浩浩荡荡地前往军饱镇,出汉城东门行至弘济院时,稻浪已漫过田埂。农夫们戴着竹笠弯腰割稻,镰刀划过秸秆的脆响里混着孩童追逐的笑声,田埂边的槿花丛开得正盛,粉白花瓣沾着晨露,被风卷着落在我们的马背上。

正午时分终于望见军堡镇的烽火台。卖麦芽糖的老汉正用铜刀切割糖块,甜香混着松烟味漫过石桥。镇外的溪水边,洗衣的妇人用木槌捶打着衣物,水声里飘来几句《处容歌》,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军队并没有惧怕,这要归功于前面带路的高丽奸,他们见到人就帮忙宣传大同军是多么的仁义,对百姓秋毫无犯。

进到镇子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地保,带着大同军给老弱病残发放钱粮,给路边追逐嬉闹的孩童发放饴糖,当天大同军都是在空地上安营扎寨,埋锅造饭,还分出一部分人帮助农户们秋收,借此机会了解本地佃农和地主的矛盾,当然也借机给他们宣传大同思想,土豪劣绅是如何盘剥贫苦百姓的,老百姓是如何在高额地租和高利贷下艰难生存的,

到了傍晚,各路打探消息的人都回来报告,军饱镇附近主要有三家大地主,第一家是田氏家族,他们祖上是大明人氏,因为时局动荡滞留高丽,在军饱镇大量买田置地,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第二家是朴氏家族,他们家多有子弟在军中,靠军功累计授田,也成为当地地主,第三家是金氏家族,金氏子弟多靠科举,和大明一样,有了功名之后就有一定数量的免税田,附近的农户主动过来投献,逐渐也成为一方豪富。

我正在中军大帐中寻思如何开展工作的时候,田家家主田好谦来访,我现在是什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