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打仗要精打细算(1 / 2)

加入书签

陈子履自出仕以来,历经大小十余战,未尝一败。

莱州之战、登州之战、铁山之战……

无论守城或攻城,对手是叛军或建奴,谈笑间轻松拿下。

表现之耀眼,战绩之辉煌,堪称崇祯朝统兵第一人。

尽管洪承畴干得也不差,可若想望其项背,尚欠一场铁山之战——没打赢过鞑子,没有资格争第一。

陈子履的任何判断,在援朝军都是金科玉律,众将一个字也不敢质疑。

然而八旗兵战斗力之强,大家有目共睹。

后金赢了十几年,积威之盛,不是区区一两场挫败,就能一下抹去的。

况且岳讬镇守平壤,这次多半由他统兵回援。

此人是金三代里的智将,善用火器,战功卓著,比杜度那个莽夫厉害多了。

且平壤是高丽的第二大城,留守军必定不少,或许超过八千披甲,甚至更多。

大家嘴里不说,心里却忍不住嘀咕:

打虎口这几座“要塞”,到底能不能行?是不是拿下铁山,凭城而守,更为稳妥?

这夜,杨御蕃偷偷找到陈子履,把心中忧虑说了出来。

此次浮海援朝,全军共计两万六七千人。

刨去皮岛、铁山嘴码头、盐州的守备军,刨去操纵战船的水师官兵,再刨去盯着铁山的监视部队,就不剩多少了。

能防御打虎口的总兵力,不会超过两万人,其中披甲战兵不到一万。

与平壤兵力相比,或许只在五五之数,最多六四开。

明军这边,除了抚标营之外,就数团练镇最有战斗力。

可惜吴三桂脸上受了伤,黄昏开始就高热不退,不免影响士气。

打虎口的工事如此简陋,恐怕难挡后金兵锋。

陈子履听了半天,奇道:“你怎么知道工事简陋,猜呢?”

“督帅恕罪,那不明摆着吗?”

杨御蕃是读过书的人,记性非常好,立即指出几点不妥之处。

其一,大路中间不设堡垒,守军很难抵挡强攻;

其二,两边的土坡不够高,不修筑寨墙,就没法防止攀爬。

又因南北之间有一条小溪,战时往来非常不便,敌军围攻其中一侧,另一侧只能干瞪眼。

所以,敌军无论先拔钉子,一路平推,亦或无视两侧,强行闯关,都是可行之策。

说来说去,就是官道中间缺少一座壁垒之故。既无法阻敌,也无法兼顾南北。

“嗯,你说得有理。可你也知道时间紧迫,凭空多筑一座城,太强人所难了。”

陈子履简单说了一下情况。

修筑南北三座要塞,共计20万个工时,这是根据需要挖掘的土方量来定的。

现有七千多民夫在册,每天要干满7个时辰,才能在3-5之内,把活全部干完。

换而言之,每个除了吃饭、睡觉、拉屎,实在分不出多余的时间。

体力上也不允许。

一天干7个时辰体力活,实在太累了,再逼就出人命了。

至于军中的两万人,一来还有一些壕沟要挖,脱不开身。二来要恢复体力,准备打仗。

所以,哪有时间再筑一座土城呢?

土城再简陋,也要60-100万个工时,一个月还差不多。

杨御蕃听得目瞪口呆。

他凭着印象觉得,既能在山坡上修三个“要塞”,就能在路中间修一座堡垒。

没想两者的工程量,竟相差那么远。

又暗暗心惊,督帅看似优哉游哉,一天到晚哼小曲。

没想,竟偷摸把账算得那么精细,真不知道怎么办到的。

杨御蕃想了一下,尝试着道:“那咱们能不能不修坡上,就修大路中间的土城。大不了修小一点,土墙单薄一点……”

“没必要。小杨啊,你还没看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