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结束(2 / 5)

加入书签

同归于尽的核按钮!

“……够……够了。”威廉·陈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巨大的挫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乐先生……果然……名不虚传。我……我明白了。那些‘小东西’,我会彻底删除。我们的合作……按原计划进行。请……请代我向您那位‘朋友’致意。”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最后几个字,然后迅速切断了视频通话,仿佛多停留一秒都是煎熬。

屏幕暗了下去。书房里一片寂静。

乐希缓缓放下手机,紧绷的身体骤然松懈,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重重地靠回躺椅,额头上也全是冷汗。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心理博弈,丝毫不亚于昨夜的真刀真枪。

“彦哥……”爱琪心有余悸地开口。

“嗯,”乐希疲惫地点点头,拿起手机立刻给林彦回了一条加密信息:“陈已搞定。谢了,兄弟。‘老彼得’的料,捂死。”

林彦的回复几乎秒到,只有一个字:“妥。”

危机,至此才算真正解除!威廉·陈的贪婪獠牙被林彦挖出的致命黑料硬生生敲断,安德森那颗随时会引爆的定时炸弹,也被乐希用最狠辣的方式暂时封存。代价是,他们手上也沾染了更深的灰色,与威廉·陈形成了互相毁灭的恐怖平衡。

“结束了……”乐希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将头深深埋进爱琪的颈窝,汲取着她身上令人安心的气息,“这次,是真的结束了。”

数日后,“时间褶皱”海外首展盛大开幕。

尽管经历了惊涛骇浪,但“维度艺术”展现出了强大的危机公关和执行力。开幕式星光熠熠,媒体云集。那份《版权澄清与灵感溯源声明》和苏瑾的专业报告,被制作成精美的册子放在入口最显眼的位置。而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展厅中央特意开辟的“灵感溯源”文献展区。

展区内,已故艺术家泛黄的原始手稿影印本(由威廉·陈“慷慨提供”)被精心陈列在水晶展柜中,旁边是苏瑾团队整理的学术脉络图和艺术家安德森亲笔写下的“创作心路历程”——深情款款地描述了自己如何被前辈的哲思与机械美学所震撼、启发,以及与“伯乐”威廉·陈先生就“时空折叠”概念进行的“富有成果的交流”。威廉·陈的名字和照片被放在显着位置,旁边还有他“支持青年艺术创新”的捐赠声明。

整个叙事流畅、专业、感人,充满了艺术传承的正能量。安德森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眼神真诚(至少表面如此),将那份被乐希用威胁换来的“心路历程”演绎得淋漓尽致。

顾名辰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却挂着“项目协调员”的胸牌,默默地站在展区最不起眼的角落,像个影子般注视着安德森的一举一动,确保他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符合剧本要求。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提醒和惩罚。苏瑾作为特邀顾问也出席了开幕式,她穿着简约优雅的礼服,与几位艺术评论家从容交谈,专业而疏离,只是在目光偶尔扫过角落里的顾名辰时,眼神深处会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微澜。

乐希和爱琪作为主人,周旋在宾客之间,笑容得体,应对自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盛大光鲜的背后,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和如履薄冰。

展览开幕后的周末,“时光虫洞”酒吧,深夜打烊后。

喧嚣散尽,只剩下吧台幽暗的灯光。乐希和顾名辰相对而坐,面前摆着几瓶空了的威士忌。

沉默在两人之间弥漫,带着酒意和连日来积压的沉重。

“展览……很成功。”顾名辰的声音沙哑,打破了沉默,他低着头,不敢看乐希的眼睛。

“嗯。”乐希淡淡地应了一声,晃着杯中的冰块。

又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那个……威廉·陈……”顾名辰艰难地开口。

“解决了。”乐希打断他,语气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深究的终结感,“以后不要再提。”

顾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