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摇动荆南交州响应(2 / 3)
孙氏?
自打入主江东后,便长期派兵镇压山越。
二十余年间,为了讨伐山越的暴民,几乎动用了东吴所有名将,与山越间的战争从未停歇。
孙吴从大汉手中夺走荆州后,境内同样暴动不断。
不论汉夷,不乐接受孙权统治者不可胜数,虽被镇压,却如同韭菜一般割了又长,继之不绝。
而荆州诸夷与扬州山越,在很多方面没有太大差别。
但先帝能安抚荆州诸夷,孙权却做不到。
一个是双方出身经历不同,导致对治理异族的理念不一。
先帝在幽州时,数任幽州刺史安抚乌桓、鲜卑得力,内徙幽州的杂胡数以十万计,与汉人通婚杂居,相处融洽。
先帝为公孙瓒帐下司马时,麾下便有乌丸杂胡骑千余人。
孙氏呢?
之所以能够起家,就是孙坚有幸去了一趟西北,平了一次羌乱,最后因平乱之功得到了侍郎官身,跻身士族之列。
故此,双方看待边疆异族的心态是大不一样的。
除经历理念不同外,则是双方成为一方诸侯后的名声不同。
孙氏入主江东后,以武力残暴镇压吴会的反对势力。
彼时扬州的刘繇、许贡、严白虎等人都曾连结吴会山越,对抗外来的孙氏,所以不论汉人越人,亡于孙氏手下者无数,民怨沸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27章摇动荆南,交州响应(第22页)
山越跟吴会的汉人可不一样,他们没有随孙氏颠覆天下的野心,有的只是破家灭门的仇恨。
这就导致孙氏安抚山越的信任成本无限大,几乎不可成行,最后只能破罐子破摔,一条路走到黑。
而先帝在乱世之初打拼出来的赫赫威德,及汉室宗亲的名头,使得他颁布的招抚之策信任成本极低,夷人畏威怀德,汉人不敢造次,于是安抚之策遇到的阻力很小。
“陛下,倘若真如马侍郎所言,荆南郡县一旦同时起兵,交州亦随之蜂起,吴之西境一时俱乱,吴人岂不方寸尽失,顾此失彼?”
辅匡看完马秉之信,喜笑颜开。
“届时,荆南、交州皆沸。
“孙权北受曹魏进逼,西有大汉虎视,南有大乱生于肘腋之间,岂有不败之理?”
陈到亦是感慨一声:
“想不到大汉虽已失荆州将近六载,荆楚之民却仍顾念先帝旧恩,兴汉之志未移。
“既能得荆楚百姓万民之心,则荆楚何愁不克?
“我大汉中兴之业,如日之升,可计日而待啊。”
阎宇、郑璞、张固等人全部看完了马秉呈递天子的书信,同样与陈到辅匡二人一般,连连称贺。
据马秉之信,在他与武陵诸夷歃血盟誓之后,沙烈等苗人头领便将湘西、荆南的态势与他细细道来。
原来,自打夷陵一战后,荆南诸郡县仍然有许多人心系汉室。
詹晏、陈凤奋起反吴,最后战败身死。
秭归大族文布、邓凯,招聚五溪夷兵数千人反吴,亦被陆逊镇压。
其后,仍不时有荆州豪族遣人联络感怀大汉威德的五溪夷,想与五溪夷举武陵郡反吴归汉。
武陵从事樊伷与裨将习珍在联络五溪夷后,同时举兵。
孙权遂遣曾为大汉主事荆州的潘濬率五千兵马往武陵征讨。
但彼时五溪夷因为苗王沙摩柯之死,处于内乱当中,人心不一,不能及时出兵。
樊胄为潘濬所杀。
随樊伷、习珍起义的武陵七县很快相继沦陷。
习珍只得带领数百残兵上山避敌,并道出“我为汉鬼,不为吴臣”
的豪言壮语。
其人在山上力拒潘濬,坚持了一个多月,粮食和箭矢都用尽了,习珍引剑自杀。
习氏乃襄阳大豪,掌大汉禁军一校的步兵校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