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百世不衰之经国良法(3 / 4)

加入书签

知道的旧事,都证明这位就是天子无疑。

霍弋一开始还把天子的剧变,归结于先帝托梦,让天子一改前非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后来,眼看着曾经对丞相既敬且畏的天子,在关中与丞相再遇后突然变得亲昵无间,温情脉脉,则换了种想法:

大概是丞相专门写给陛下的那篇《出师表》,丞相的远离,使得天子突然意识到自己该长大了,于是在过去这一年奋图强,变了性子。

士别三日就当刮目相看,何况于一国之君?

郭攸之与陈祗虽然已经开始着手临晋一县的农庄民屯之事,但具体如何将农庄民屯扩大到整个冯翊,是否真能够将之扩大到整个冯翊,还有太多细节值得商榷,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丞相、费祎、董允几人简单讨论了一番过后,还是决定过段时间亲自去临晋考察一番。

看看临晋的民屯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如何解决,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将之推广下去。

“这账册…又是陛下的革新?”

费祎将天子的手书放在几案上,转身从最后一个箱子里拿出一卷简牍,认真观摩少顷后惊讶一问。

他是真的被惊到了。

“账册?”

丞相朝着费祎缓缓行来,想看看到底是什么账册,能使得费祎露出如此惊讶的神色。

费祎当即将手中账册递给丞相。

丞相接过简牍一看,片刻后便与费祎一般无二,神色严肃。

不多时,费祎再度看完一卷,又将之递给丞相。

丞相目光快地在简牍上游移,嘴角不自觉泛起笑意。

待彻底想明白手中账册有所革新的记账之法,将会给大汉行政与财政带来多大的好处与便利后,丞相有些兴奋地抬头,对天子赞道:

“陛下此冯翊一月之行,收获着实不可谓不丰,单单臣手中账册四柱记账之法,便足称得上百世不衰之经国良法了。”

“四柱记账?”

身为相府记室的霍弋闻听丞相此言,也是好奇地凑了过来。

刘禅笑着从箱子里拿出一卷账册递给了霍弋。

霍弋看罢,虽能看出所谓的“四柱记账法”

确于“三柱记账法”

有所创新,但创新并不大。

所谓三柱记账,则是自周朝沿袭至今,最简单,也是最实用,最通用的会计恒等式:

收入-开支=结余。

而天子拿出的账册中,则多了一项“旧管”

,即期初余额。

旧管+新收-开支=见在。

霍弋一时看不出,仅仅多出了一项“旧管”

,何以费侍中与丞相反应会如此之大?

刘禅笑道:“相父,这四柱记账之法,也是我从造纸的重泉韦氏那里得来的。”

丞相讶然,他手中的账册记录的不是纸张的出纳,而是粮食,所以看不出是韦氏家中账册。

费祎捧册而叹:“想不到重泉韦氏名不见经传,却兼通造纸之术与理财之法,陛下此番冯翊巡行,真可谓掘得遗珠于草泽矣!”

董允这时候也已经拿起了一卷韦氏的账册看了起来,亦是连连颔。

霍弋、诸葛乔二人见此情状,越觉得摸不着头脑了。

诸葛乔实在按捺不住好奇,看着丞相问道:“父亲,庶儿驽钝,仅仅多了一项旧管,何以父亲与两位侍中似乎都对此法很是惊喜。”

丞相、费祎、董允三人看着诸葛乔脸上茫然的神色,皆是一笑。

费祎笑着拿来账册,为诸葛乔与霍弋这两个时常要接触账册的中下层官吏解释了起来。

霍弋与诸葛乔闻之恍然大悟,终于也赞叹了起来。

四柱记账法,将每一期的财务置于一个连续的链条中。

旧管明确承接上期结果,见在则为本期终点,同时又是下一期的,清晰勾勒出资产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