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资本道法与气运之锚(1 / 4)

加入书签

外滩江风带来的那丝寒意,并非仅仅源于生理。

李薇回到暂住的小旅馆,关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门板,缓缓滑坐在地。

那个驳船船工眼底一闪而逝的、非人般的“观察”

性光芒,如同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她刚刚因现实世界“拨乱反正”

而升起的一丝虚幻暖意。

陈默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似乎也只是为这片土地、这个时代争取到了一个……“观察期”

?而新的“观察者”

,已经悄然入场。

她用力揉了揉眉心,将那股无力感强行压下。

现在不是沉浸于宏观恐惧的时候,她必须弄清楚现状,尤其是陈默留下的“遗产”

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几天后,通过杨振邦重新建立起的、有限的底层人脉,以及李薇自身对信息流的敏感捕捉,他们拼凑出了更具体的图景。

周世昌帝国的崩塌,彻底且迅,仿佛其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被修正的“错误”

而陈默名下的核心产业,尤其是早期布局的浦东地块、初具雏形的连锁市和电子贸易公司,不仅存活了下来,更是在一种近乎“天命所归”

的顺遂中高展。

这种“顺遂”

透着诡异。

审批流程快得乎寻常,银行贷款额度充足且利率优惠,甚至连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合作伙伴都主动寻求合作,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势”

在推动着一切。

阿杰在一次秘密会面中(李薇通过“记录员”

的隐秘渠道联系上了他)也提到,他感觉冥冥中仿佛有“贵人”

相助,许多棘手的难题总会莫名其妙地迎刃而解。

是陈默残存的影响力?还是……某种更高层面的力量,在维持着这片区域的“稳定”

,以便于……观察?

李薇更倾向于后者。

陈默最后的状态,更接近于与规则同化,而非还能细微操控现实商业运作。

她开始尝试以“记录员”

的视角,重新审视这片土地上的“气运”

流转——这不是玄学,而是基于对信息、能量、社会活动等宏观趋势的感知与建模。

她行走在逐渐热闹起来的浦东工地间,穿行于上海最早一批证券交易柜台外涌动的人潮中,感受着那被压抑已久后猛然迸出的、对财富和改变的渴望所形成的、沸腾而混乱的“势”

这“势”

强大,却无序,充满了机遇,也遍布陷阱。

如同一条刚刚解冻、泥沙俱下的汹涌江河。

而陈默留下的那些产业,则像是提前布设在河道关键节点的“水坝”

和“导流渠”

它们本身吸纳着这股“势”

的力量壮大自身,同时又在无意中,以其相对规范和前瞻的模式,bt1y引导和梳理着部分“水流”

的方向,使得这片区域的资本躁动,没有完全滑向周世昌那种纯粹掠夺与混乱的深渊。

这,就是陈默留下的“锚”

吗?

不是以自然的力量直接干预,而是通过他重生者先知先觉所建立的、符合未来展趋势的商业实体,作为一个个“现实锚点”

,潜移默化地稳定和引导着这个时代原始资本积累的洪流?

李薇若有所思。

如果这样,那么维护和强化这些“锚点”

,或许就是对陈默成果最好的继承,也是应对未知“观察者”

的一种……积极防御。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李薇试图更深入了解陈默旗下那家刚刚起步的电子贸易公司(主营元器件进口,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时,她察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阻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