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胡老三的请柬(3 / 13)

加入书签

贾呢,则是在那里纠结来纠结去,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继续等着稷下学宫来年开放名额再买,还是干脆就直接去买燕王府学宫的名额?

他们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才好,心里七上八下的。他们互相打听消息,想从别人那里找到一点主意,可是越打听心里越乱,越打听越拿不定主意,越打听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胡老三的远房表弟前几天来找他,坐在他家客厅里唉声叹气了一个多时辰,就是拿不定主意该往哪边投钱。

那表弟一会儿说稷下学宫好,一会儿又说燕王府学宫划算,反反复复,犹豫不决。

稷下学宫的入学名额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放出来的名额实在太少,哪怕等到明年,也仅仅只有十个名额放出来,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抢到,能不能轮到自己。这就像是一群饿狼围着一块肉,肉就那么一点点,谁抢到算谁的,抢不到的只能干瞪眼。

想到这个,他们的心就悬了起来,希望渺茫,机会太少了,轮到自己很难。胡老三记得去年稷下学宫放名额时的场景,那真是人山人海,十个名额一眨眼就没了。

那些没抢到的人,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懊恼,久久不愿散去。

而这第二个问题呢,就是这个名额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一个名额就要四五十万两银子,这个价格要是和燕王府学宫的入学名额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相差实在太远了!

四五十万两银子啊,这得卖多少货物、做多少买卖才能赚回来?想想都肉疼。

他们摸着自家的钱袋子,犹豫着要不要拿出这么多钱来,心里斗争得很厉害,心里盘算得很仔细,心里拿不定主意。胡老三认识的一个做绸缎生意的老板,为这事愁得头发都白了好几根。那老板每天对着账本发呆,一遍遍核算自家的流动资金。

更加重要的是,燕王府学宫的名额和稷下学宫的名额,都能够让商贾家里的孩子脱离贱籍,从这个效果上来看基本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区别啊!既然效果都一样,那为什么不选便宜的呢?

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吗?谁愿意多花冤枉钱呢?

他们私下里议论着,燕王府学宫确实更划算,更值得考虑,这才是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不吃亏。

胡老三有次路过茶馆,听见几个商人在里面大声争论这件事,个个说得面红耳赤。有人拍着桌子说燕王府学宫就是好,有人摇头说稷下学宫才正统,争得不可开交。

那要是这样的话,还继续选择花大价钱去买稷下学宫的名额,那不是傻子才会干的事情吗?除非是钱多得没处花,否则谁会做这种赔本买卖?这不明摆着吃亏吗?他们摇着头,那些买了稷下学宫名额的人真是想不开,不懂得变通,他们太死心眼了,他们太固执了。胡老三听见有人私下里说,继续支持稷下学宫的人都是被猪油蒙了心。说这话的人撇着嘴,一脸不屑的样子。

可是要是转头去买燕王府学宫的名额吧……这又不是成了反复无常的小人了吗?

而且这么做的话,还要得罪中兴侯,还有秦王,晋王和凉国公他们?这些可都是朝廷里的大人物,得罪了他们,以后在京城还怎么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想到这一层,心里又害怕起来,进退两难,左右都不是,怎么做都不对。

胡老三认识的一个木材商人,为这事愁得几天吃不下饭,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那商人整天在自家院子里转圈,嘴里念念叨叨的,家里人看着都担心。

不少商贾心里都害怕,都不敢贸然做出决定,都在观望。他们就像墙头草,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可是现在这风一会儿往东吹,一会儿往西吹,把他们给吹迷糊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们聚在一起喝茶的时候,也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互相诉说着自己的烦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