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不知该如何劝解(3 / 4)

加入书签

,“顾家乱法,由心起祸;百官逢迎,由心生奸。若心不正,律何能正?朕故设‘心律司’,令天下照心而行,以正纲常。”

殿中群臣屏息。

礼部尚书韩济第一个出列,伏地而叩首:“陛下,照心之法,非律所能束。人心一念,千变万化。若以心照官,必致天下人惧;若以心定罪,恐有枉死无数——此非明法,而是疑法!”

朱元璋盯着他,缓缓道:“韩卿,你方才所言,乃真心否?”

韩济一怔:“臣……臣心实言。”

朱元璋微微一笑,抬手一指——两名锦衣卫已持“定光板”上前。

“那便照。”

韩济脸色煞白。那道光照在他掌心时,仿佛整个身体都被剖开。他颤着手写下:“吾心畏乱,非畏律。”

朱元璋看了良久,淡淡道:“可。”

“然此‘畏’,已动。”

韩济一口气提不上来,几乎瘫倒。

殿中再无人敢言。

散朝后,朱瀚被召入御书房。

朱元璋独坐榻上,神色平静:“瀚,你今日在朝中何以缄默?”

朱瀚拱手:“臣弟之言,兄早知。”

朱元璋点头:“是。朕早知你反对。”

“反对?”朱瀚微笑,“臣弟不敢言反对,只是忧。”

“忧何?”

“忧心若入律,律将失心。”

朱元璋放下手中竹杖,目光如铁:“瀚,你以为朕不知此理?可你可知天下官吏之乱?他们欺上罔下,阳奉阴违,笑里藏刀。朕用刀可制其身,却制不了其心。若不以心为律,何以服众?”

“服众?”朱瀚沉声道,“服者畏也,众畏则乱。律者外也,心者内也。外律可禁,内律可警,然若混为一炉,天下将无人敢思、敢言、敢行。届时,大明非国,乃牢。”

朱元璋沉默了良久,忽然道:“瀚,你可知朕为何仍要为之?”

“为何?”

“因朕怕。”

朱瀚一震。

朱元璋的声音压得极低:“怕人心不齐,怕天下再乱,怕有朝一日,这江山重回烽火。朕年岁已高,不愿死后天下再碎。若以一律束天下之心,朕虽不仁,亦无悔。”

朱瀚久久不语。

“皇兄。”他终于低声道,“你用心驭天下,可天下若无心,又何以为明?”

朱元璋闭上眼,声音疲惫:“朕不求天下皆明,只求天下不乱。”

“可若因怕乱而失明,终会比乱更可怖。”

屋内寂静。烛火在风中颤动,影子摇曳不止。

良久,朱元璋挥手:“退下吧。”

入冬前夜,朱标奉召入御书房。

朱元璋独自对着烛火,声音沙哑:“标儿,你可知今日之诏?”

“儿臣知,‘心律’已行于天下。”

“你可赞同?”

朱标沉默半晌,低声道:“儿臣不敢评法,只愿父皇保人。”

朱元璋抬眼,缓缓问:“若有一日,朕所立之法,使人失其本心,你当如何?”

朱标抬头,目光如炬:“那时,儿臣将守心,不守法。”

朱元璋微微一怔,随即笑了笑:“果然是你叔父教的。”

“儿臣自省所得。”

“好——”朱元璋缓缓点头,“若有一日,朕心迷失,你可敢照之?”

朱标郑重跪下:“敢。”

“王爷,太子殿下到了。”管家在一旁轻声提醒道。

朱瀚回过神来,转头便见朱标身着一袭黑色锦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庭院。

他的面容略显憔悴,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