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6章 三日未出建德堂(2 / 4)

加入书签

么?”

顾直言一怔:“回殿下,臣幼年在庠中授过半年生。”

“那你可知,讲学之道,为何难?”

顾直言迟疑:“恐是学不专,人多口杂?”

朱标摇头:“非也。”

“讲学难,在于‘能否容错’。”

“士人之言,不可能一语即策,一语即律。”

“但若今日你为一策斥其过,明日便再无人敢言。”

“我东宫之堂,不为制律,而为集思。”

“你说‘策多泛泛’,可我愿信,这些泛言之中,总有一策能落地为实。”

顾直言尚欲再言,朱标已挥手:“我准你入堂为主评官,三日轮一策,由你断其真伪。”

“若你能三策三断,堂中之士,自当以你为凭。”

“若你不能,那你——便知士言难取。”

顾直言拱手一礼,沉声应道:“臣——愿试之。”

三日后,顾直言面前案上摊着三卷言策,眉头深锁。

其中一篇《县道佐粮小记》,细致至县吏起运之时辰与柴米耗损,一笔不杂,直中要害。

顾直言轻声喃道:“此策……可用。”

案旁,朱标负手而立:“那你可知此策作者何人?”

顾直言摇头。

朱标淡然一笑:“阳曲县,一名佐吏,名叫林守谦。”

“他未入举籍,未登吏科,连县官都不识他的名。”

“你说,此人若不设堂,何时能为天下所用?”

顾直言默然。

当夜,朱元璋召朱瀚入宫。

“你可知,朱标设‘堂’,实为为自己立政之局?”

朱瀚拱手:“臣弟知。”

“那你可知,这局若乱,士人非但不附,反生恐惧?”

朱瀚顿了顿,缓缓道:“可若不设,士人便永无望政之路。”

朱元璋长叹一声:“他走得是正路,可正路太直,怕就怕——有人挡他一步。”

朱瀚神色一动:“皇兄,是已有风声?”

朱元璋将一册黑皮奏本递来:“右都御史郑应高密奏:‘东宫议堂已成异声之窠,议政非其职,观政易生乱。’”

“他劝朕,罢堂。”

朱瀚默然。

片刻后,他轻声道:“皇兄若要我动手——臣弟便为东宫,护住这堂。”

朱元璋望着他,沉声道:“不。朕不要你护堂。”

“朕要你教朱标——何为不设堂,也能议政。”

“教他,何为——真正的掌局。”

朱瀚低头应是,眼中微光湛然。

而此刻,建德堂内灯未熄。

顾清萍坐于案前默默抄录《民粮策录》,朱标在廊中缓步而行,忽而驻足。

“清萍,你说……若有一日我不设堂,谁还能为我言?”

顾清萍未答,笔不停书。

良久,她淡淡开口:“若您真成了那人心所向的太子——就算不设堂,也会有人敲门来讲。”

朱标喃喃一笑:“那我便继续走下去。”

“走到那一日,朝臣不再怕我,士人愿信我。”

东宫“外策堂”开设已满三旬。

此日晨,建德堂门外悬灯不燃,士人散去,廊前只剩风声微扬。

朱标一身青纹素袍,立于廊下,望着已撤去的素案和帷帐,面无波澜。

顾清萍缓步上前,手中捧着册录:“《外策录》三卷,一百零七条,计议政二十七,议人三十四,议民生三十一,其余杂策十五。”

“您说,值吗?”

朱标眼神如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