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借你手布我的局(2 / 4)

加入书签

平查之。”

朱标道,“若是假冒,梁温除名,我自罚三月俸禄。”

无一人敢再言。

这一日,春讲声望暴涨,京中舆论大变。

朱标看着那张榜首名字,心中一动,转头对林起道:“将来太学重整,梁温当列讲席。”

林起长叹一声:“殿下真是……不凡。”

菜市口人潮退去已有数日,寒风裹着霜气吹过京中巷口。

街头酒肆茶楼间,却仍在津津乐道着“梁温中榜”、“太子春讲”的奇事。

坊间说书人、街巷百姓,似乎忽然多了一个话头,而东宫的名字,也不再只属于宫墙深处。

王府中,朱瀚手负于背,立在梅林之下,枝头残雪,斑斑点点,似亦在思索。

“梁温之后,”他转头看向石安子,“朝中那些人,怕是更要盯住太子了。”

石安子低声道:“春讲之后,东宫颇得声望。但属下查到,太子近日身边多了几位新面孔,皆是京中世家子弟,背景深厚。”

朱瀚挑眉:“谁引荐的?”

“是杜世清。”

朱瀚眉头微皱,口中轻念那名字,随手在石案上点了三下,回身踱步:

“杜家……京中老族,门生故吏遍布各衙。这杜世清,自幼便在太学读书,后被举荐入东宫伴读。”

石安子低声补道:“但这人平日里行事张扬,口风极紧,手腕也不浅。”

朱瀚眼神渐冷:“太子是泥,还未成形,若这时候给他添上斑斑杂石,日后怎立根基?”

石安子低头:“那咱们需动手么?”

“不急。”朱瀚缓缓摇头,“东宫该识人了。我不过是看他推窗,他若不辨天光,那也罢了。”

石安子一愣,未敢多言。

而此时的东宫正殿,朱标正对着几张案卷微皱眉。

案上陈列着几封东宫属官荐举之人名册,有几位出身寒门,亦有几位出身世族。

尤以“李恪”“韩昭”二人最为显眼——前者是礼部侍郎李方之子,后者乃京营副指挥使韩宽亲侄。

两人皆由杜世清引荐,近来频频出入东宫。

“李恪那日言辞甚是恭谨。”朱标轻声道,“韩昭也算有才……但为何我总觉不踏实?”

对面坐着的林起皱眉:“殿下心中已生疑,便应先查,切莫留情。”

朱标却摇头:“我不欲偏听偏信。他二人尚未露出破绽,若我先起疑,将来怎服众?”

“但殿下所肩之事,岂容轻试?”林起直言不讳。

此时殿外脚步声急促,一名小内侍疾步进来,低声耳语。

朱标眉头轻挑,随即起身:“皇叔来了。”

朱瀚穿一袭墨色圆领袍,自外门而入,不见半点王侯威严,反似寻常兄长来探侄子。

朱标迎出宫门:“皇叔大冷天亲来,可有要事?”

“无事。”朱瀚笑道,“只是昨夜听人言说,东宫近日多才俊入幕,心下好奇,便来讨碗热茶,顺便看看。”

朱标略一迟疑,笑着请进正堂。

朱瀚一落座便自斟自饮,扫过案上文卷,似随意道:“这几位……可是新入东宫的?”

朱标点头:“皆是荐才之人,确有几分才识。”

朱瀚不动声色:“才识?何为才?何为识?”

朱标一怔,拱手道:“才,当有文理文章、治国之思;识,则是辨局审势,不失本心。”

朱瀚淡然道:“这两点,李恪与韩昭,可都曾显露?”

朱标沉吟不语。

朱瀚放下茶盏,忽而笑了:“东宫若养人,如育梅林,要赏其花,先看其根。若根不正,春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