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文士路线(2 / 4)

加入书签

议贤堂’,不是为了扬名东宫,而是要立一风气——让天下知,大明储君,重学问、重识理、重实政,而非只藏身高阁,听风看雨。”

朱瀚轻轻点头:“那你打算请谁入?”

朱标缓缓吐出几个名字:“李文中、褚奇策、韩士昂……还有王御史之师,汤衡。”

朱瀚闻言轻笑:“倒也都是能人,不过这些人中,有人性子极执,遇事必辩,不肯俯首,你能扛得住?”

“若他们言你之非,当廷责你,你是接?还是驳?”

朱标毫不犹豫:“接。”

“若他们三日一议,两日一讥,说你不能,不足为君,你还接?”

朱标点头:“若我不能,那他们说的就对;若我能,那他们说的,我自会用事来驳回。议堂不是朝会,他们不是百官,我也不是朱元璋。我是太子,我能学,就该学。”

朱瀚望着他,忽然沉默片刻,缓缓抬手,抚了抚他的后背。

“标儿,你若早几年能说这话,我当真要以为你是老成世子投了胎。”

他笑,“也罢,这一步棋你想落,那就去落,别怕人议你,那是你该听的。”

朱标凝望王叔片刻,忽然道:“王叔,你何时教我执剑?”

朱瀚愣了一下:“你要剑?”

“我读书,学理,讲政,皆是为御人;但天下多舌之辈,不畏理、不敬德,唯惧威。将来若我为储君而不佩剑,谁信我之威?”

“我想练剑,不为杀人。”

朱瀚眼中闪过一丝莫名情绪:“你要的,倒多。”

“我若不多求,将来如何多得?”

二人对望,风起,柳絮轻扬,仿若夜色前的静誓。

七日后,议贤堂设于太学东偏,名曰“问古堂”。

朱标亲往设仪,东宫学子、宫中内官,莫不侧目。

当天夜里,京师四方老儒纷纷议论,褚奇策惊讶:“太子当真来了。”

“来了。”李文中拢了拢衣袍,“而且没带一个讲官,只带了笔、纸、席。”

汤衡冷哼:“这孩子……倒比那位朱元璋更像个读书人。”

王府之中,石安子将此消息一一禀报。

朱瀚看着庭中一树新桃,喃喃低语:“一棵树终要开花,只愿果别太早结。”

他吩咐:“打点一批藏书、文轴,送至问古堂,不必署名。”

石安子道:“王爷,您也要送礼?”

“不是送礼,是送种子。”

宣德坊一隅,朱瀚静坐于灯下,一卷书横陈案上未翻,他指间却轻敲着玉石笔镇,目光落在窗外墨色天穹之上。

春风不歇,花信次第而来,但他眉宇间一丝淡淡阴影,似难散去。

“王爷,”石安子轻步进屋,“菜市口那边的铺子,有动静了。”

“哦?”朱瀚眸光一动。

“姓鲁的来了,是原先在五坊司做抄检的,后来犯过错,黯然离京,这回却重新现身,不见老友、不走亲戚,只在那铺子里转了一圈,连夜去了西什库。”

朱瀚放下笔镇,淡道:“五坊司的人……哪一个动,便是要有人动了。”

“是。”石安子顿了顿,“属下查过了,他在西什库见的是个药材铺子的掌柜,那掌柜早年是城南钱庄旧人,现归在杜家旗下。”

朱瀚沉吟片刻,缓缓起身,走至窗边,“杜世清还没死心?”

“看起来,他是另起炉灶了。”

朱瀚轻笑一声,声音冷淡如刀:“这人啊,越是以为自己还有牌,反而越死得快。”

他回身,衣袍微拂,“备马,去一趟菜市口。”

“王爷夜里要去?”石安子微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