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懂得权衡(3 / 4)
言语中正,颇具气度。
待散后,朱瀚唤韩义低声吩咐:“此吴礼倒有可取之处,回京后可召入太子府下,稍加引导,或能成栋梁。”
韩义点头应是。
次日,朱瀚轻车简从,继续北行至白石镇。
此地素有名士汇聚,亦是京畿学风颇盛之处。
朱瀚入镇未久,便有探子急报:
“王爷,白石书院今有讲论盛会,传闻不少京中名士亦将出席。”
朱瀚微微一笑:“正合吾意,咱们去听一听。”
彼时书院内高朋满座,朱瀚未显身份,只作普通书生入内。
堂上主讲者乃翰林院编修方玉川,年逾五旬,须发皆白,讲道颇有风骨。
“昔周公制礼作乐,以正天下。今吾大明既承天命,若欲兴盛,需礼法并重,文治为先。若但恃武力,恐致民心离散,朝野不靖。”
朱瀚闻言,神色微动,低声对韩义道:“此言有理,惜少一分锐气。”
忽有一少年书生起身高声质问:
“方先生所言虽妙,然当今局势,实非一朝可正。若不有雄主挟威权振纲纪,何以服百官、安四海?”
方玉川淡淡一笑,未及答,朱瀚已轻声开口:
“君子治世,非独仗威权,亦须引民归心。威可服人一时,德乃服人一世。若无德行作基,威终成空架。”
全场顿时寂然,众目纷纷投向这青衫公子。
方玉川拱手作揖:“公子高见,不知尊姓大名?”
朱瀚淡然一笑:“不过一游学之人,未敢称名。”
方玉川叹道:“今日得遇公子,方知世间不乏真才,若有机会,愿请公子入京同议时政。”
朱瀚点头微笑,心知此人可堪一用,暗自记下。
事毕返镇驿,朱瀚立于窗前,遥望天际晚霞,道:
“韩义,明日返京。吾此行已见民意学风,当助太子更添文武之才。”
韩义道:“王爷果有深算,臣等佩服。”
归京途中,朱瀚忽见路旁数名白衣老者拄杖而行,衣饰朴素,眉宇清朗。
随行探子低声道:“王爷,此乃清虚观道人,素有明哲之誉。”
朱瀚心生一动,命人停车,自步行前去。至道人前,拱手问道:
“诸位仙长远游何处,似有深意?”
为首道人笑道:“贫道等偶游至此,闻王爷治下民风渐淳,特来观其气象。”
朱瀚眼神微亮,知其已识自己身份,亦不隐瞒,低声道:
“贫道谬赞,然吾志未竟,尚望天意助成。”
道人微微一笑,道:“天地无言,唯人为之。王爷若扶正之心不改,自有天助。”
朱瀚深以为然,拜谢道人,遂辞行返京。
入城当夜,朱标亲召朱瀚入宫,问其行途见闻。
朱瀚详陈所得,末了低声道:
“殿下,今民心虽向好,然尚缺一股引导之力。若太子能广纳贤士,崇尚教化,当更得民意归附。”
朱标神色一振,笑道:“皇叔所言正合朕意。明日便下诏,召诸郡贤士入京讲学,择才而用。”
朱瀚一拂衣袖,目光灼灼:
“殿下此举,方可名扬天下,令贤者乐为国用,奸邪不敢妄动。”
二人对视,俱是心意相通。
御花园内,竹声潺潺,清风徐来。
朱标亲手为朱瀚斟了一盏茶,茶香袅袅,两人对坐石案之间,恍若隔世。
“皇叔。”朱标望着朱瀚,语气里却多了一丝少年难掩的急切。
“你此番出巡,所见所闻,皆是民心之所向。然父皇性情刚烈,朝中群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