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犯错(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苏万山就领着苏亦岑去了大队部。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村口的小路上,露水还未完全散去。

苏万山背着一个粗布包袱,脚步稳健地走在前头,苏亦岑紧随其后,神情略显紧张。

两人一路无话,穿过村子中央的土道,朝着大队部的方向走去。

那是一间青砖灰瓦的老屋,墙面上还留着几十年前刷写的标语痕迹。

苏万山心里清楚,这一趟能不能谈成,关系到青山村往后几个月的出路。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推开了虚掩的木门。

苏清芷则带着朱秀琴、尹华、沈今禾几个人上了山。

她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脚踩一双旧布鞋,手里提着竹编背篓,走在队伍最前面。

山路有些湿滑,昨夜下过一场小雨,石阶上覆着薄薄一层苔藓。

她一边走,一边留意着路边的植物,时不时停下脚步观察一番。

朱秀琴背着药箱跟在她身后,尹华和沈今禾则左右张望,眼里满是好奇与期待。

林间的鸟鸣清脆悦耳,晨风拂面,带着草木清香。

她心里有底,这事至少有七成把握。

虽然尚未真正开始行动,但苏清芷早已把各个环节反复推演了无数遍。

从药材的采集、晾晒,到后续的销售路径,甚至连可能遇到的阻力都考虑到了。

她不是盲目乐观的人,这份底气来源于对村民习性、干部心理以及市场行情的精准把握。

她知道,只要第一步能迈出去,后面的路就不会太难走。

只要能成,村里就能多一笔收入。

对于青山村来说,每一分钱都弥足珍贵。

这些年,家家户户靠着种地勉强糊口,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如果药材这条路真能走通,不仅能增加集体经济,还能让留守的人有了盼头。

苏清芷想着那些常年皱眉叹气的婶子大娘们,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

她记得大队书记是个踏实干活的人。

那个男人五十出头,头发半白,总是穿着一件皱巴巴的中山装,袖口磨得起了毛边。

他在位这些年,没贪过一分公款,也没出过什么大乱子。

村里修路、抗旱、分粮,都是他带头扛事。

这样的人,不图钱,却格外看重政绩。

谁不想被表扬?

谁不想年终总结会上被点名嘉奖?

这种人,谁不盼着出点政绩?

上面来检查时,哪个村干部不是早早准备材料、打扫卫生、组织群众讲话?

为的就是一句话:“这个村工作干得不错。”

这七个字,可能就是升职加薪的敲门砖。

尤其是在基层,机会少,竞争大,一点小小的亮点都能被放大十倍。

苏清芷明白,书记不可能不动心。

干出成绩,上面才看得见,升迁的机会也才有。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

只要你能让领导脸上有光,自然就会有人愿意替你说话。

苏清芷虽年轻,但看多了身边这些权力的游戏。

她不觉得这是坏事,反而觉得这是推动事情前进的最佳切入点。

只要目标一致,手段可以灵活变通。

说白了,谁不想往上爬?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天性。

哪怕嘴上说得再清高,心里总还是藏着一点念想。

真正的圣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不过是在规矩和欲望之间寻找平衡罢了。

苏清芷对此没有鄙夷,也没有幻想。

她只在乎结果——只要书记点头,青山村就有希望。

真要是一点都不动心,反而才奇怪。

一个人若真的对前途毫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