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太师食邑三千石(2 / 4)

加入书签

为近百年来的最强实权帝王。

在赵国,只要皇帝想,目前没有任何势力可以挑战周云。

武德殿朝会上,

今日是对付青山族人,那可是赵人嫡系,自是非同小可。

这皇帝跟本家族裔打架,那属于武川的内部事务,

赵国各家势力,自然是无人敢开口。

上官家的几个官员,尽管希望朝堂越乱越好,但他们依旧嘴巴紧闭,深怕引火烧身。

丁浑抬头昂首,瞧瞧这个,瞧瞧那个,坐等大戏开场。

刘氏的官员已经全部得到了贞贵妃命令,不准参与。就连杜齐明都病了,贺诗楚这老油条,今天肯定是半个字不敢提的。

赵国四大后族,七姓望族皆是闭口不言,

其他河北、辽东、漠北、关中,这些宗族小势力,自然是噤若寒蝉,怕得罪了大佬,吃不了兜着走。

如此情况,朝堂一时之间冷场了,

数百赵国各地官员,中书省、门下省、尚书六部,全是雅趣无声。

小片刻后,偌大的武德殿气氛越来越压抑。

就在几只燕雀,‘叽叽喳喳’的飞上武德殿斗拱穹顶窝里时,

武德殿龙台上,传来了圣皇帝的冷哼,

赵帝周云环视一圈后,淡笑两声,开口道,

“既然诸位爱卿没事,那朕有些话要说。朝堂里有人很不像话,做事情太过了。”

“刘爱卿,将朕昨日所议之事,说给大赵的文武百官听听。”

煞星王勃还没开口,皇帝居然指定要刘庶先上了?

这……这情况不对,皇帝摆明车马对付李厚。

这种事情的严重程度,可完全不一样。

这是不是意味着,大赵皇帝要开始铲除青山一族的势力了。

飞鸟尽、良弓藏。

远的不看,圣元、圣昌、圣武,包括梁光武帝最后清除扬重楼势力,那可都是前车之鉴。

对于大赵皇帝来说,清除目前势力最强的青山一族功臣,似乎也说的过去。

“本次科举,臣发现了几个大纰漏。”

尖嘴猴腮的刘庶,尽管穿着一身内紫外红的仙鹤官服,

他站在武德殿中间,那种奸臣气质,不言而喻的散发了出来,

“第一,科举不糊名,甚为不当!”

“不糊名?那这科举岂不是各家大族子弟进位的途径?臣认为,科举应当糊名。”

“第二,各地的富裕不同,兴教也完全不对等。”

“北疆五郡发展的最早,讲武堂、平城学堂、定襄学堂等,其弟子整体实力远超其他州郡。”

“臣认为今后进士科应该按地域选拔。至于元始四年这一次,趁着士子们还在,赵国应当再举行一次南榜科举。”

糊名?南榜北榜?

礼部尚书刘庶的话,令整个文武百官为之一泄。

原来是科举的事,他们还以为是武川嫡系将领,泾县、庆县李厚的事呢。

武德殿上,

不少文臣跟礼部刘庶,按部就班的争论起来。

不过,总体而言,

数百官员对这件事不是很上心,只是走走流程。

尤其太原节度使之子,从二品门下省侍中丁浑,

他对于科举的关注,完全没有后面大戏来的重。

文武百官最前排的角落里,丁浑身旁,

曾经的长安侯霍守易,瞧着丁浑跟张元仓等几个草包,不禁默默地摇了摇头。

这些蠢货,根本没有看不出来,今日皇帝的杀招是科举改制。

楚国科举一百多年,从来没有糊名,

这让楚太祖的科举制度,名为选拔人才,实则成了各家大族把控朝政的途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