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星际稻博会(1 / 2)
展厅的角落里,一个特殊的展柜前围满了人。里面摆放着那架褪色的纸飞机,旁边的铭牌上写着:“希望的起点”。废城姑娘的孙子站在展柜旁,给孩子们讲述着纸飞机与稻种的故事,当说到“稻子能在任何地方生长”时,人群里忽然响起一阵欢呼。
守界人站在展厅最高处,望着下方涌动的人群与各异的稻穗,忽然接到了来自深空探测船的通讯。屏幕上,宇航员激动地举起一株带着紫色光晕的稻穗:“我们在柯伊伯带的彗星碎片上发现了它!星砂稻种随陨石落在了结冰的甲烷湖泊旁,竟靠着彗星内核的热能发了芽!”
画面里,那株稻穗的根须扎在冰层下的液态甲烷中,叶片像紫色的绸带般舒展,稻粒闪烁着与彗星尾焰同色的光芒。守界人忽然想起凌风的话,眼眶微微发热——原来种子从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奔赴,它们带着土地的记忆,在星海间寻找着新的家园。
闭幕式上,老者、年轻研究员、守界人与羊角辫小姑娘一同按下了播种按钮。无数封装着混合稻种的微型探测器从展厅顶部发射,拖着淡淡的光尾飞向天际。探测器外壳上,都印着那架画着稻穗的纸飞机图案。
当晚风吹过蓝星的稻田,灵界的共生田,月球的培育区,甚至遥远的彗星湖泊,每一片稻浪都朝着星海的方向轻轻弯腰。那些飞向深空的种子,正带着三界的光与热,在宇宙中寻找着新的土壤。
就像凌风当年播下第一粒种子时所相信的那样,只要有光,有水,有勇气,星星的田野上,终将长满希望的稻穗。而那架纸飞机承载的愿望,早已化作星海间的千万星穗,在时光里永远生长。
十年后的某个清晨,柯伊伯带的彗星碎片上,第一簇紫色稻穗迎来了属于它的“黎明”——远处的恒星光芒穿透甲烷雾霭,在稻叶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像给这株孤独的生命镀上了层银边。负责监测的智能机器人伸出机械臂,轻轻触碰稻穗顶端的星砂,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显示:它的根系已在甲烷冰层中织成一张细密的网,将彗星内核的热能转化为生长的能量,甚至还改良了周围的微环境,让冰层边缘凝结出了微量的液态水。
这段影像通过深空网络传回蓝星时,正值第二届星际稻博会开幕。展厅中央的全息屏幕上,紫色稻穗与月球的淡蓝稻浪、火星的红土稻田、灵界的水晶稻穗同时绽放,形成一幅跨越四十光年的“星图稻浪”。台下,废城姑娘的孙子已两鬓染霜,他指着屏幕上的紫色稻穗,对身边的孩子们笑道:“你们看,它把彗星当成了新的家。”
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手里都攥着自制的纸飞机,飞机翅膀上画着各式各样的稻穗——有的长着星星的尾巴,有的拖着彗星的光带,还有的稻粒像灵界的水晶般透明。这些纸飞机将和新一批混合稻种一起,被送往更遥远的星域。
展厅的“时光走廊”里,那架褪色的纸飞机仍在展柜中静静躺着,只是旁边多了一排新的展架:月球稻种外壳的环形山纹路已被岁月磨得温润,火星稻种的红土印记里混进了蓝星的沙粒,灵界水晶稻种的透明穗壳中,封存着一缕蓝星的阳光。最末端的展台上,放着一小撮来自柯伊伯带的甲烷冰,里面嵌着几粒紫色的稻种,像把遥远的星光冻在了冰里。
守界人站在走廊尽头,望着玻璃展柜上自己的倒影——十年间,他的头发已如灵界的水晶草般泛着银光,但眼神依旧清亮。通讯器忽然震动,是灵界共生田传来的画面:小灵童们正围着一株异常高大的连星草,草叶上的星砂凝聚成字,写着“收到来自m78星云的信号”。
原来,五年前发射的探测器中,有一艘意外闯入了m78星云的引力范围,稻种在星云中的气体星球上扎了根。那里没有土壤,没有岩石,稻种便将根系扎进了气态巨行星的光环里,依靠星环中的冰晶与矿物质生长,结出的稻穗带着淡淡的蓝光,像把星云的颜色织进了穗子。更神奇的是,它的花粉随着星环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