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山河筋骨(1 / 2)
人,各有短板。不该以短论弱,不该以长论强。长短本应互转,强弱亦无差异。有道是:长处也是短处,短处亦是长处。只是对应时局不一,才有了强弱之别。孔孟之道为“礼贤下士”注入“仁”“义”灵魂。墨家善于“救危亡于既倒”,以其精妙的守城之‘器’与严密的组织,坚守国门。国家危难关头,墨家自然更胜一筹,但,却不可斩断孔孟之“仁”“义”。国盛民强,天下安稳,孔孟“仁”“义”自能拔得头筹;然墨家之术,恰是这盛世之下的警醒与筋骨。强者易怒,可当即解恨,斩人首级,却免不了以命偿命。弱者卑微,善于隐忍不语,却能避免横祸,躲一时劫难。故,单论强弱,无理且无根据也。只要人间有律,便无长短之分,强弱之别。道门看似避世不争,修真者未必不能锄强扶弱、御剑破万敌。顾念或是道门中人,既得大襄一等侯顾英鸢真传,岂能偏离“凌霄派”宗旨。可,顾念又只能是顾念,成不了齐麟,更成为不了天下共主。沈安若没料到会亲眼见证顾念失态的一面,而这也恰印证了顾念有着极重的精神负担。她不禁好奇顾念的成长历程,想来经营北疆暗网多年,除了要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外,还要对所获情报慎之又慎;查验真伪必不可少,苦寻解法却又成了耗神之事。当年,婆婆顾英鸢将其收做养子,实乃绝密。顾念也应是打小就接受严格训练,才有了领导暗网之能。他的万般自信来源于暗网情报,他的万般焦虑亦来源于暗网情报。眼下,破敌之法的确算是死里求生,天瑙城外的二十五万大襄士卒可为助力,也可成为屠灭镇北军的尖刀。面对如此不稳的变数,顾念自然不敢全凭运气去赌,他自知一旦赌输,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与其说他承受不了所付代价,不如说他不想看到北疆付之一炬。北疆凝注着老王爷和顾侯的全部心血,北疆亡则大襄亡,北疆覆灭亦等同于顾念也将失去所有动力和意义。假如,一个人活着不再有意义,那比杀了他还要难受。这就好似圈养在池塘中的鱼,池塘就是它的全部,更是它的生命。习惯,果然是这世上最可怕的限制。问题是还不能轻易打破习惯,否则不仅会让一人瞬间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更会彻底毁掉一个人的意志。何况,世子齐琛还在夙城,北戎大军一旦大举入关,整个齐家也将不复存在。如此后果,试问顾念又要如何担下?很多时候,不能单方面的认为顾念就是不如齐麟,真相不过是齐麟没有顾念的负担,顾念却不得不为齐麟谋划好一切,留好退路。现在,顾念有多失态,就代表着形势有多严峻。他不愿沈安若送命,更扛不住沈安若战死的恶果——沈安若已是北疆所有的希望,且还是整个北疆的精神支柱。沈安若能理解这一切,所以,她正甚是平和地看着顾念。她想过安慰,也想过给予顾念一个大大的拥抱。但,她的身份不允许,顾念也绝不需要所谓的安慰。“本妃知你所虑,但本妃却别无选择。”“若,此刻不救城外的大襄士卒,那也再无机会去救了。即便,这是北戎人的诡计;即便,北戎人料定本妃会出城营救,本妃也要义无反顾。”“当然,我们也可以等到城外的大襄士卒全都饿死、全都化为白骨后,再与北戎人一战。有你顾军师在,北戎人就算请来天兵天将也休想攻破天瑙城城防。”“可,我们的使命是什么?镇北军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别说此刻城外是二十五万大襄士卒了,就算是普通百姓...”她突得声哑低沉,泪水失控而落;虽然,她已侧扬了脸颊,想要极力去掩盖,却还是被顾念捕捉到了细节。——对情报拥有绝对敏感度的顾念,又怎么可能会忽略任何细枝末节呢?他没有出声,因为他知道沈安若的内心一定很痛;他在等,等沈安若自我调整情绪,等沈安若继续说下去。“现下,你我都应该很清楚城外已然不是二十五万大襄士卒了,随本妃来到北疆的那二十万镇西军能够得以存留,就已是万幸...”沈安若倔强地抹去眼泪,又重新看向顾念,“是本妃将他们带来此处的,那本妃就有义务保他们无恙。”“事实上...”她又失声再次落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