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其乐融融(4 / 5)

加入书签

大殿内,各国使者一起觐见燕云皇帝陛下。

这一天对于百姓们来说是快活的,对于杨鹏来说却是无比忙碌的。

大年初一,杨鹏也没能闲下来,年会在皇宫召开了。会上就许多大事和人事安排进行了表决。值得一提的是内阁全会上,通过了汤时典的一项提案,对于辽国的战争提案。对于这一点,杨鹏其实是不赞成的,可是这项提案却在内阁全会上通过了。这是有标志性意义的,说明内阁的权力真正超越了皇权。杨鹏对此即担忧又欣慰,还有一些失落,担忧的自然是耶侓观音的母亲和王君的安危,欣慰的是自己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终于出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雏形了。当然,作为曾经所有权利集于一身的皇帝来说,也难免会有一些失落。

内阁众人见陛下反对的提案竟然获得了通过,在惊讶之余也都不禁有些担忧。待看见陛下表示内阁的家决议神圣不可侵犯之后,都不禁松了口气,随即都不由得衷心敬佩起来。杨鹏如今虽然按照自己的意图搭建起了一个架构,可是杨鹏本人的威望却是任何体制都无法超越和制约的,如果杨鹏想要破坏这些架构,想要否决内阁的决议,其实是完全做得到的。然而这样私心自用的结果,不仅会让东方这个古老国度重新走上治乱循环的老路,恐怕也会彻底毁了这个国家摆脱帝王制度的信心。

对外方针政策在年会上定了,总体来说,就是以对辽国全面战争为主,同时与其他国家友好共处开展贸易。为此,杨鹏和内阁下令段志贤麾下的十万直属军团大军从蒲甘北调回北方,燕云十六州、大同府路、太原路、宁夏路的军府军全面动员,民军也进入三级战备状态。杨鹏被内阁授权为北伐统帅之职,总管北伐诸项事宜。在杨鹏不在的时候,韩冰留守汴梁监国。

内政方面,继续加大修桥铺路的力度,全面推广军械场发明的新技术到民间的生产之中;批准修筑海塘疏浚运河以及黄河的计划,令左谋为专办大臣负责这项自大明建国以来最为浩大的工程,监察部总管黄巧云将亲自监督这项工程的实施;施行新的旨在促进贸易和工商业发展的改革措施,以期国家经济能够进一步快速增长,这许多改革措施中最核心的一点便是取消了许多过去需要官府审批的手续,同时废除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所有关税障碍,而海关税率也向下调了一点。

在官府官员选拔制度上的改革可能是最让老百姓感到震撼的。皇帝和内阁决定,在除开宁夏地区、吐蕃地区、蒲甘地区、大理地区和达卡地区之外的各地,自州以下施行主官普选制度,各地的百姓可以选举自己的心目中的主官,而自认为有能耐的人则可前往当地选举衙门报名,不过这并非是无条件的,只有得到至少五千百姓签名的本地人才有资格报名;另外,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律法进行严惩。这项制度一经推出,便在百姓中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令绝大部分百姓感觉到,自己似乎真的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了;当然怨恨者是少不了的,那些个儒家的遗老遗少,原本还期望杨鹏有一天会改弦易辙重回正道,却没想到他竟然越走越远了,这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尊卑倒置的歪门邪道啊!他们在失望到极点的同时,对杨鹏和整个大明的恨意更深了。

在教育方面,杨鹏打算进一步加大他那些现代知识的教育比重,同时在各地进一步加大官学的覆盖范围,争取在新的一年内,中原所有县城以上的城市,以及宁夏等地所有州以上的城市都完全覆盖到。关于大学,进一步明确了许多细节问题,同时也明确了分配制度。大学学子依旧由官方统一进行分配,基层将要开战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不会影响大学生的分配制度。不过再如何分配上,进行了明确,并且将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各级大学学子的分配工作。

在国营部门方面,决定将其中那些难以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全部对私人进行拍卖,今后国营部门只掌控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可以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产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