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拼命三郎(1 / 7)

加入书签

第108章 拼命三郎

汉代,有司南。

而在汉武帝时期,更衍生出一种指南舟。

最初,司南是指测影的標杆。

《韩非子有度》里面有记载: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端朝夕,即正东和正西。

即立表以测日影。

而司南最重要的部分,是磁勺。

是一种用天然磁石琢成的指向器,形状犹如北斗七星。

“郑人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

这句话,便出自於《鬼谷子谋篇》。

也表明最难加工的磁勺,多出自於玉工之手。

不过这个时期的司南,一来是尚未进行推广,其用途范围很窄,並没有作为指向工具。

二来嘛,携带不便。

要有地盘,或者有撞在水银等液体的容器。

將磁勺至於地盘或者容器之中,才能有指向的作用。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对於长途跋涉行军的人来说,一来不太清楚用途,二来带著不方便,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使用。

这时期行军,多是以天象或者星象来作为判断方向的依据。

可这里面又涉及了大量的天文学的知识。

哪怕是高级將领,如李广啊,苏建啊,也未必能做出准確判断。

万一身边负责勘测星象的人是一个二把刀,那迷路也就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事情。

李广如斯。

苏建如斯。

作为华夏文明中最为璀璨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一直到唐代才开始真正显露。

原因,很简单,磁针的出现。

从一根形如北斗七星的磁勺,到一根细细的磁针。

乍一看,很简单。

里面却凝聚无数代先人智慧和经验,

刘进其实一开始就想要对指南针下手。

可惜,他知其形,却不知其理。

再加上时代的认知,他就算是想要找人製作出来,也没有能够与他產生共鸣的人。

直至—

燕王的落幕,让他收穫颇丰。

而其中最为珍贵的,莫过於一部宋代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

书中,有详细的磁针和罗盘的製作方法。

因为到了宋代,指南针雏形已经確定下来。

武经总要里,有详细的记述。

而沈括又在武经总要的基础上,对磁针进行了一次升级。

歷史上的沈括,名声並不好。

但事实上,他绝对是中国歷史上,极有爭议性的科学家,而且在后世被很多人忽略。

只因为他曾经举报过苏軾苏东坡。

刘进前世,看过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当时对沈括极为反感。

但后来隨著年纪的增长,对沈括的选择,也理解了。

在那个文风强盛的年代,他的文采很一般。

也造成了他在其他方面拥有著非凡的成就,却始终无法得到重用。

怀才不遇的愤怒,最终让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可关键是,你就不是文坛那个圈子的人,跑去举报一位在文坛中拥有极高声誉的人-—----到最后,所有的恶果都会落在你的身上,甚至会在史书之中留下骂名。

如果沈括是司马光呢

別看司马光也经常遭遇打压,可人家的日子过的风光的紧。

司马光找苏軾的麻烦,可以悠哉悠哉的继续编写《资治通鑑》。

而沈括,只能灰溜溜的逃回老家.———

刘进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