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归园田居-悠闲(1 / 3)
了结了一件心事的班行远彻底放松下来,开始了真正的田园生活。
当然了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指导学生、eigo研究院的各项工作通过网络就可以了。
现在京城的四合院还在热火朝天的改造中,封剑锋作为监工每天都是忙得不可开交。
尽管请的施工队伍规格非常高,封剑锋还是仔细地盯着,确保不出一丝差错。
班行远每天除了去地里拔拔草有的是大把时间,开始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物品吧。
第一批是笔、墨和砚台。
当年在韩国的时候老爷子对吃穿什么的不在意,但是在书写用品上贼讲究,毛笔和墨条什么的都是自己做,班行远也就学会了。
班行远要做的是松烟墨,第一步是制作松烟。
倒是熟练活,问题是有些污染环境,也没必要,就让节目组到安徽歙县拍摄了松烟的制作过程,在节目里会做说明。
买了上好的松烟、胶还有香料什么的,班行远就开始了制作。
制墨其实挺累人的,因为有一个捣练的工艺,需要将烟料和配料和成烟料团,放入铁臼中用铁锤长时间锤击才能做出合格的墨团。
班行远先用了一天做好了压制墨锭的木模,木模的内壁打磨得非常光滑,都快成抛光了。
一次做了很多木模,他可是打算多做一些自用的。
木模做好的第二天班行远起了一个大早开始捣练。
好在他不需要吃饭,随时喝水补充代餐块就好了。
需要不间断的锤击,锤击的次数越多,墨团的质量越好。
好在班行远耐力惊人,一个人搞得定。
中间宝儿、徐贤和李尹馨三个人也去帮忙,捶了没几下就累成了狗。
班行远是奔着精品去了,整整锤了一天才结束,墨团的品质极佳。
之后压墨、脱模还有晾墨。
制墨耗时最长的就是晾墨了,班行远做的是二两墨,按照传统工艺的话要好几个甚至是一年才能做出成品,班行远可等不了这么久。
怎么办呢,上科技狠活吧。
还在京城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制墨,班行远把配方交给eigo,让那些科学家帮忙研究快晾墨的工艺。
老板安排的工作当然要上心了。
这帮人先是建立了模型,分析了晾墨过程中的理化变化。
然后写了一个程序,设置不同的环境变量上算模拟,很快就给出了好几个能在半个月内完成的工艺。
然后就开始实验,从一家最有名的制墨企业买了制作好未经晾墨的墨条,以及品质最好的成品墨条做对比。
在实验室对好几种工艺进行验证中。
几种工艺大部分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有一种工艺效果出奇的好。
eigo的科学家可是有不少人喜欢舞文弄墨的,试用后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一致认为比做对比的成品还要好。
研究院没有比班行远更精通书法的了,把这些墨条送过来试用后班行远极为满意,就它了。
别看研究这个工艺的都是顶尖科学家,期间又是建立模型又是动用算模拟,但是具体操作出人意料的简单。
使用eigo研究院制作的设备,别说班行远了,就连李宁微都能做好:把墨条放进设备按下开关就好了,剩下的就是全智能了,根本不需要人的干预。
当然了,在节目里会做说明,不是不能用传统工艺,实在是时间不允许。
节目组自然会拍摄传统的晾墨工艺放在节目里。
这些墨条金泰熙、宝儿和徐贤试用后也都赞不绝口,颜色、浓淡和光泽都完美得无可挑剔。
eigo的那帮科学家可是精益求精的,毕竟很多人都会自己用的。
后来研究院会不时做一些墨条,都是自用,当然极少量的流传出了,极受追捧,是公认的墨中极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