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端(2 / 3)

加入书签

>这还算好的,就怕匿名审稿人失去耐心,把你的论文给毙掉了,那就太可惜了。

有把握吗?一定注意别在细节上出错啊。”

班行远接过老师递过来的论文,仔细地翻阅了一遍,对照标出来的问题逐一回想了一遍,说到:“应该是没问题的,这不是老师您催得紧吗,所以一些不太重要的过程我省略了。”

“那还不是因为你不务工业!

你也别嫌老师麻烦,还是要细致,如果经过验证的话,不光是提前一年毕业的事,博士学位都能你了。

到时候留校任教职吧,都不用再别的论文了,直接评教授的资格都够了,只可惜你太年轻了。

记住了,忙完这个可千万别再掺和考古历史的事儿了,真是浪费才华。”

葛教授恨铁不成钢的说:“也不用太着急,放你两天假,回家好好休息打理一下。

你看你都成什么样了,见天挖掘整理文物,你都快成文物了。

我就纳闷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么大的项目,全国那么多专业人才,那帮先生怎么就紧着你使唤?”

葛教授满是愤懑。

说起来,班行远在天才云集的京城大学也是公认的传奇人物。

1976年出生的他因为生活环境的原因,直到13岁才开始上学。

虽然整个童少年时代都一言难尽的极度困苦,被遗弃、与捡到他的爷爷相依为命……好在上天给了他一个聪明的大脑,惊人的天赋加上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从上小学开始,用了8年的时间,1997年他考入了京城大学数学系。

数学是他最爱的学科,同时他在数学上的天分也配得上那份喜爱。

用后世的评价就是说他在整个数学史上也是最强的那一卦。

受爷爷的影响,班行远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特殊的偏爱。

也不能说是偏爱,历史文化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爷爷出身名门,书香世家、治学功底深厚,年轻的时候也是名振一时的大家。

老爷子在苦难的生活中用类似于古代私塾的方式对班行远进行言传身教,他蒙学用的可不是什么《千字文》《三字经》,而是《春秋》。

用老爷子的话,民族的文化血脉根源于《春秋》。

当时老爷子已经在异国他乡流离二十余载,他不知道此生还有没有希望回归故土,所以下决心一定教出一个继承他的衣钵,并且自内心的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人。

哪怕是到了班行远上学的年纪也没有让班行远进学校,而是坚持自己教。

反正老爷子的水平完全无需担心会教不好。

而且他也瞧不上那个国家的教育,扭曲的国民意识,对历史的割裂篡改……他可不想自己的孩子被污染。

用老爷子的话说就是:“老子当年也是开着坦克过来的,他们想教我的孩子,我呸,他们也配。”

在他的心里,哪怕是自己这辈子回不去了,自己的孙子也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去落叶归根。

老爷子成功了,非常成功,他自己都觉得有些成功过头了。

班行远自己一有闲暇就会阅读相关的书籍并向爷爷请教,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只是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见天研究这些看上去有些不务正业。

考入北大后,班行远在不务正业这事儿上愈的一而不可收拾了。

京城大学作为文史类顶尖院校,入宝山而空回是万万做不到的。

开学上了一个星期的数学课,确认专业课自学完全足够后,班行远就开始了他的蹭课大业。

他出没文史课堂的次数远数学专业课,就算上数学专业课很多时候也都抱着各种典籍在读。

偏偏他的专业成绩极好,课堂提问,搂一眼题目就能行云流水解出答案,考试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没办法,数学不像文史那样需要积累,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