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立心之旅(2 / 3)

加入书签

对未来、面对未知应有的气魄。

这三条,构成了发展的基石。

接下来,是指导具体行动的原则。

他想到了物资调配的艰难,需要统筹兼顾,动态平衡;

想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无论是退伍军人还是技术专家,需要崇教尚贤,人尽其才;

想到了商业信用和交易所的规则,需要信义立业,契约共守;

想到了内部各族群、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需要协和万方,命运与共。

笔尖在纸上游走,思想的脉络逐渐清晰。

这不是凭空想象的理论,而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被无数人的实践所验证,最终需要被他系统化、理论化,再重新灌注回这片土地的精魂。

这只是初步的框架,需要更严谨的论述,需要与华夏固有的智慧(如儒家仁政、道家辩证、墨家实干)进行创造性的融合与转化,需要用最通俗的语言让千万民众理解并认同。

这将是一个比建设一座钢铁基地更浩大、更艰难的工程。

但它所蕴含的力量,一旦释放,将远超任何有形的工厂或军队。

林砚放下笔,看着纸上墨迹未干的纲目,眼中闪烁着如同当年决定买下吕贝隆农舍时的光芒,却又更加深邃、更加坚定。

温饱之后,需立其心。

这立心之路,便是点燃那文明真火,冲破一切有形无形枷锁的开始。

他仿佛已经听到,那源于千万人精神共鸣所引发的、棋盘内部传来的、细微却清晰的裂响。

《新治图说》的初纲已在心中酝酿,但林砚深知,闭门造车难成大道。

数日后,一份来自小野寺的加密情报,夹杂在常规商务文件中送达。

情报分析了日本国内现状:

趁欧战之机,其工业、航运及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国力急速膨胀,社会结构在传统与现代间剧烈撕扯,军部势力日益坐大,整个国家犹如一张不断拉紧的弓,弥漫着一种亢奋而危险的气息。

这份情报,让林砚下定了东渡日本的决心。

傍晚,家庭晚膳后,暖意融融的堂屋。

阿满趴在苏婉贞膝头摆弄洋娃娃,林永年与林广福谈论着春耕水利。

林砚起身,从书房取来一本薄薄的、以蓝色封面装订的手稿,轻轻放在茶几上。

封面上是工整的墨字:《新治图说·初纲》。

家人目光都被吸引过来。

“爹,娘,爷爷,奶奶,”

林砚站定,他的身高已窜至一百六十七公分,虽面容仍带少年清俊,但身姿挺拔,目光沉静,已初具青年气度,“我打算过些时日,东渡日本,游历考察。”

堂屋内霎时一静。

林永年眉头瞬间锁紧,苏婉贞放下茶盏,林广福盘核桃的手也停了,连阿满都感觉到了气氛变化,睁大眼睛。

“日本?”林永年语气凝重,“彼国近年来对我神州野心昭昭,民间敌意亦非空穴来风,你去那里,岂非羊入虎口?”

林砚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将手稿向前推了推:

“正因其野心勃勃,正因其在模仿西法的道路上走得最快,我才更要去亲眼看一看。

看看他们如何将西方技术与自身传统结合,看看其社会组织之优劣,国民精神之状态。

知己知彼,方能定我前行之策。”

他指了指手稿,“这便是我近来所思之纲要。我们解决了温饱,夯实了根基,但前路何在?光有藏富于民恐还不够。”

他翻开手稿,指向其中几条核心原则。

“往后,我们不仅要藏富于民,更需分权以能,职业立身。”

他看向父亲和爷爷,“需建立一套不依赖血缘、地缘,而以才能和贡献为依据的选拔与晋升体系,让农人、工人、学者、军士、管理者,皆能于其职业轨道上尽展其才,获得应有的尊重与报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