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俄国燕麦 西门塔尔牛 俄国白猪(2 / 2)

加入书签

老把式们都说,这牛骨架大,将来肯定是拉车、犁地的好手,出肉量也肯定少不了。”

接着是美利奴羊的进展:

“两百只美利奴羊,现在在太行山麓的草场。

麻烦了点,刚开始水土不服,死了几只。

咱们的中兽医和跟着船队来的那个俄国兽医一起想了办法,用了些草药配合调理,总算是稳住了。

“您看,”他指着报告上的数据,“这是最近一次剪毛的记录,平均每只羊出产的原毛超过三公斤,毛纤维的细度和长度,确实远超本地的土种羊。

纺纱厂那边的老师傅初步试纺过了,说是上好的精纺原料。”

林茂田翻到下一份,“引进了一百头,特点是长得快,胴体瘦肉率高。

现在圈养在晋城附近的标准化养殖场。

就是这胃口也大,对饲料要求高些。

我们正尝试用本地黑猪与它杂交选育,希望能结合本地猪耐粗饲和俄国白猪长势快的优点。

目前看,杂交一代的小猪崽子,长势确实比纯种本地猪要明显。”

然后,他的手指点在了关于作物的报告上:

“俄国燕麦,耐寒性极好,非常适合我们山西北部的高寒地区种植。

去年试种了五百亩,平均亩产比本地品种高了近三成。

今年已经扩大到了五千亩,长势良好,看来成为北部地区的主要饲料粮和轮作作物,问题不大。”

最后,他着重提到了紫花苜蓿:

“这可是个宝贝,砚哥儿。

这种牧草耐旱、耐瘠薄,根系发达,能肥地。

我们在一些坡地和原本产量不高的田里种了下去,长势旺盛。

割了第一茬,无论是青贮还是晒制干草,牲畜都抢着吃。

营养价值高,能顶不少精料。

更重要的是,它改善了土质。

我们计划明年大力推广,争取在各大牧场和养殖场周边都种上,形成‘草-畜-肥-田’的循环。”

林砚静静地听着,偶尔拿起一份报告细看上面的数据。

这些来自遥远北方的生命,已经在山西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并且开始悄然改变着这里的农业结构和产出效率。

这不仅仅是引进几个品种,更是在为未来庞大的人口和工业需求,构建一个更稳固、更高产的农牧业基础。

“做得不错。”

林砚放下报告,“继续密切观察,详细记录所有数据。尤其是杂交选育的工作,要耐心,更要讲究科学方法。

这些种子和牲口,就是我们未来碗里的肉,身上的衣,也是工业发展的优秀原材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