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铁流铸脊梁(2 / 3)
着,混铁炉将铁水兑入平炉,巨大的炉体开始倾动,进行精炼。炉内烈焰翻腾,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如同大地深处巨龙的呼吸。
所有工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神情专注而肃穆,操作却有条不紊。
这金色的洪流,代表着力量,代表着自主,也代表着无限的未来。
陈志远看着这壮观的景象,激动得几乎要流下眼泪。
从荒山勘探到图纸设计,从设备仿制到安装调试,无数个日夜的艰辛,终于在这一刻化为了现实。
林砚凝视着那奔流的铁水,眼中倒映着金色的光芒。
尖山钢铁厂的成功投产,意义远超其本身的产值。
它标志着领航者的工业体系已经具备了完全自主复制大型重工业项目的能力,标志着山西的钢铁产业形成了南北呼应、双翼齐飞的格局,更标志着大同战略乃至未来更宏大的蓝图,拥有了最坚实的材料基础。
“很好。”林砚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陈总工,辛苦了。接下来,确保稳产高产,优化工艺,尤其是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要立刻跟上。”
“是!林先生!保证完成任务!”陈志远挺直腰板,大声应道,声音淹没在钢铁的轰鸣声中。
林砚与苏承业离开高炉区域,沿着铺设着坚实矿渣水泥的道路,向矿山开采区的观景平台走去。
脚下传来重型车辆经过时轻微的震动,空气中弥漫着更粗粝的粉尘和柴油味道。
站在平台上,俯瞰着下方巨大的矿坑:蒸汽铲车如同钢铁巨兽般啃噬着岩壁,满载矿石的重型卡车在蜿蜒的道路上排成长龙,发出沉闷的咆哮。
一种原始而磅礴的力量感扑面而来。
“二舅,”林砚开口,声音平静却清晰地穿透了现场的噪音,“尖山厂顺利投产,枯树林二期也已稳定运行,大同的铁厂正在开工。我们的重工业,不再是星星之火,而是一片燎原之势了。”
苏承业闻言,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成就感,用力点头:
“是啊,砚儿!想想几年前,咱们还在为一点生铁发愁,如今呢?晋城、尖山,南北两大钢铁基地!再加上太原、长治的那些机械厂、矿山设备厂,咱们这家底,厚实了!”
“家底厚了,就更要管好,用好。”林砚话锋一转,目光从矿坑收回,看向苏承业,“以前摊子小,各厂各自为战,还能应付。但现在,厂子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上下游关联也越来越紧密。再这样分散下去,效率低下、资源内耗、管理混乱的问题很快就会冒头。”
苏承业是实干家,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眉头微蹙:“你的意思是?”
“我建议,成立一个领航者重工业集团。”
林砚清晰地说道,“将旗下所有钢铁厂、大型机械制造厂、重型矿山设备厂、以及为其配套的核心部件厂(大型铸锻件、轴承、蒸汽轮机等),全部纳入这个集团统一管理。”
他进一步阐述:“这个集团,不是简单挂个名。它要设立专业的总部机构,负责:
一、统一战略规划:未来建新厂、上新项目、技术研发方向,由集团总部基于全局需求来决策,避免重复建设和内部竞争。
二、集中财务管理:各厂的利润上缴,资金由集团统一调配,优先保障战略项目;成本核算、采购招标也要标准化,降低成本。
三、专业化运营管理: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安全生产体系,在所有工厂推行。
四、人力资源统筹:技术工人的评级、培训、调动,工程师的招聘、晋升,都由集团层面来管,建立人才库,让人才流动起来。
五、技术研发共享:整合各厂的技术力量和经验,成立集团级别的中央研究院,攻关共性技术难题,共享研发成果。”
林砚看向苏承业,目光中充满信任与期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