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织机雷鸣(2 / 3)

加入书签

>“赵先生。”林砚点了点头,目光重新投向织机,“运行情况怎么样?”

赵兴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汇报条理清晰:“回林先生,一期一百二十台织机,目前全部满负荷运转。得益于我们自行生产的优质钢材和加工精度,机器故障率控制在百分之零点三以下,远低于我们预期的百分之一。平均台时产量达到三点二米,产品一等品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四以上。”

他指了指机器驱动的源头——那些通过天轴与屋顶主蒸汽管道连接的蒸汽轮机单元:

“我们仿制并改进的五百马力小型蒸汽轮机单元,运行非常平稳,动力输出恒定,这对保持布面张力均匀、减少疵点至关重要。比之前用旧式蒸汽机通过皮带分组传动,效率和布面质量提升非常明显。”

林砚静静听着,这些数据他其实早已通过报告知晓,但他需要当面听到负责人的确认,并观察他的状态。

“原料供应呢?”他问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这次是旁边一位负责生产调度的中国经理回答,他语速很快,带着山西口音:“报告林先生,棉花的供应目前非常稳定。农牧公司提供的第一代大陆棉一号,纤维长度和强度确实比本地棉好上一大截,杂质也少,清花和梳棉工序的压力小了很多,纱线强度提升了起码两成,断头率也降了。虽然价格比市面上的贵一成,但算上损耗和成品率的提升,综合成本反而更低,布的质量更是没得说!”

林砚微微颔首。

这就是整合产业链的优势。

农牧公司提供优质原料,机械厂提供高效设备,钢铁和能源基地提供动力和材料基础,最终在这里转化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终端产品。

这间占地近百亩的一期厂房,犹如一台精密而饥饿的巨兽。

它日夜不停地吞纳着由领航者农牧公司专供的大陆棉一号原棉,日均消耗高达惊人的四万五千斤。

而它产出的,则是日均超过一千八百匹(每匹四十米)的优质宽幅(宽1.8米)坯布,年产能足以突破六十五万匹大关。

为了伺候好这台巨兽,整个一期厂区雇用的工人总数达到了二千二百余人。

其中,超过一千八百人是经过严格培训的挡车女工,她们如同敏锐的工蜂,在三班倒的流水线上精心照看着每一锭纱、每一寸布。

其余的则是锅炉工、机修保全、物料搬运、质量检验以及各级管理人员。

“成本核算出来了吗?”林砚看向随行的一位账房先生模样的人。

那账房立刻翻开账簿,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片刻后报道:“少爷,算上机器折旧、蒸汽动力、人工、原料、管理摊销,每匹布(四十米)的综合成本,大约能控制在六块半到七块银元之间。”

林砚目光微闪。

目前市面上同等幅宽和质量的洋布,批发价至少在二十一元以上,甚至更高。

而他的成本,甚至不到其三成半。

这巨大的利润空间,就是横扫市场的底气,也是支撑整个北进战略的又一台强劲现金奶牛。

“库存和销售情况?”

“坯布下线即入库,基本零库存。

大部分直接供应给咱们自家的印染厂和被服厂,小部分批发给几家关系密切的大布号,都是现款现货,供不应求。

印染后的成品布利润更高,尤其是军需订单,利润至少在八成以上。”生产调度经理脸上洋溢着兴奋。

林砚在整个车间缓缓踱步。

他看着那些轰鸣的机器,看着那些忙碌而专注的工人,看着那些不断产出的、如同白银般流淌的布匹。

他看到的不是布,而是经纬交织间的江山。

这布匹,可以换成真金白银,支撑起更多的工厂和铁路;可以做成军装,武装起更多的士兵;本身也是一种战略物资,关乎民生,影响经济。

他停下脚步,对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