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杜仲胶及蒲公英橡胶草(2 / 4)

加入书签

求,对这个手工作坊尚未完全褪去的时代而言,确实是一道极高的门槛。

“果然,还是得从最基础的开始。”他低声自语,并无太多意外。

他走到书桌前,铺开新的纸张,提笔开始书写。

首先,他给二舅苏承业回信。

信中,他先肯定了枯树林基地老师们傅的手艺和努力,随后笔锋一转,直指核心问题:

“二舅所遇滚子链条之精度难关,甥已详阅。此非老师傅手艺不精,实乃现有通用设备之极限所致,强求不得,不必焦虑。”

接着,他给出了清晰的分工指令:

“然,车不可停。甥意,可将链条、变速器核心小件之精加工图纸及要求,即刻通过内部渠道,转送长治机械厂。”

他特别强调了地点和方式。

“嘱其动用去年从青岛拆运回厂、经德籍技师调试完毕的那几台瑞士精密小铣床、德制坐标镗床及高精度齿轮磨床进行加工。此批设备专为精密小件而生,应付链条滚子、销轴、变速齿轮等物,应措置裕如。”

“枯树林基地之优势,在于大件铸锻、基础钢材制备及粗加工。可集中精力,优先完成车架、前叉、轮毂、牙盘等大尺寸结构件之锻造、热处理及初步精整。待长治方面精密小件完成后,再行汇集总装调试。”

他在信末安慰并鼓励道:“分工协作,方是工业化大道。二舅处之老师傅,乃我林家工业之基石,将来标准化量产,仍需倚仗诸位大匠之经验与手艺。此次试制,只为验证设计,摸索流程,成败皆不足虑,无需有压力。”

写完给二舅的信,他立刻又写了一封给长治机械厂负责人的指令信,附上了需要加工的精密零件图纸和技术要求,明确要求启用最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最好的工人,优先处理此项任务,完成后直接发往晋城枯树林基地。

眼前的困难更让他意识到,一个专业的、高标准的零部件生产基地必须尽快提上日程,不能总是靠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调用宝贵的大型精密设备来做这些小东西。

他开始撰写一份新的、更为详尽的计划书,《关于筹建领航者精密标准件制造厂的初步构想》。

他在计划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一座专门生产高标准螺栓、螺母、轴承、链条等基础零部件的工厂。他强调标准件乃工业之基石,无标准则无规模,无精度则无可靠性。

他详细列举了需要进口的核心设备清单:高精度冲床、自动车床、热处理生产线、标准化量具检测设备,他甚至粗略画出了流水线布局的草图。

接着,他又写了一封给母亲苏婉贞的信,附上这份计划书,建议立刻启动与洋行相关企业的谈判,不惜重金引进设备和聘请退休技师,同时在国内招募心灵手巧的学徒工,进行系统培训。

写完三封信,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他叫来办事处负责人,吩咐用不同的渠道和保密等级,立刻将信发送出去。

做完这一切,他才轻轻呼出一口气。

通过内部资源的精准调配和分级利用,问题得到了更有效率的解决。

这让他对自家产业体系的现状和潜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更加坚定了必须尽快补齐短板、建立专业分工体系的决心。

下午回到学堂,顾云菲果然又凑过来问东问西,好奇那封急信的内容。

林砚只是笑了笑,晃了晃手中一本厚厚的机械原理英文原版书,道:“没什么,就是些书上的问题,需要查证一下。”

顾云菲对那密密麻麻的洋文和复杂图纸立刻失去了兴趣,嘟囔了一句“真没劲”,又跑开去找别的乐子了。

课堂上的时光依旧平淡,但林砚的心思却早已飞远。

精密加工的问题可以通过内部调配资源暂时解决,但另一个更基础的问题浮上心头——橡胶轮胎。

自行车的灵魂之一就在于那两只充气的橡胶轮胎,没有它,舒适性和速度都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