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豪华阵容(2 / 3)

加入书签

指导与初级培训(姓名略)。

中方技术骨干(随团学习及配合,主要来源:汉阳铁厂):

陈志远:冶金组组长(原汉阳铁厂高炉车间工长,经验丰富)。

李振邦:机电组组长(原汉阳铁厂动力车间技术员,熟悉大型设备)。

王学勤:选矿组组长(汉阳铁厂选矿厂技术骨干)。

赵大年:焦化组组长(汉阳铁厂焦化厂副工长)。

钱广进:电气组组长(原汉阳铁厂电气工程师,苏家重金延聘)。

孙守义:仪表组组长(汉阳铁厂新式仪表维护员,懂基础英文)。

张铁柱:铸造组组长(汉阳铁厂铸造车间领班)。

周明理:轧钢预备组组长(汉阳铁厂轧钢车间技术员,熟悉初轧)。

技术员/学徒(66人):

来源:其中40人是从汉阳铁厂各车间挖过来的优秀青年技工及学徒,26人由领航者公司、苏家产业及省城工业学堂选拔。

分组:将按专业领域(冶金、机械、电气、仪表、选矿、焦化、动力、铸造等)分配到德方顾问及中方组长麾下,进行密集的现场实操培训。

德语翻译(12人):

吴文渊:首席翻译(曾留学德国柏林,精通工程术语)。

沈梦溪:副首席翻译(上海同济德文专修科毕业)。

陈思齐:技术翻译(北平大学德文系,参与过机械文献翻译)。

林语声:技术翻译(金陵大学)。

周慕白:技术翻译(教会学校背景,口语流利)。

翻译助理(7人):由晋城、太原等地选拔的德文基础较好者(多为教会学校或新式学堂学生),负责日常沟通、文档辅助翻译及学徒基础德语教学。

名单被清晰地打印在硬质卡片上,连同各自的房间号一起交到每个人手中。施密特看着自己的名字排在首位,房间号是301,微微颔首。

鲍尔则翻看着名单上中方人员的名字,尤其在汉阳铁厂几个字上停留片刻,似乎在评估这些人的实际能力。

首席翻译吴文渊的名字也被他默默记下。

服务人员引导着众人上楼。

走廊宽敞明亮,铺着简单的油毡。

房间是标准的酒店式公寓布局:

单人间为主(德方顾问及中方组长),双人间为辅(技术员和翻译)。

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独立的卫浴、一张宽大的书桌、书架、衣柜,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壁炉(尚未启用)。床上铺着干净厚实的被褥,窗明几净。

热水汀片散发着微微的热量,驱散着深秋的寒意。

“热水供应时间是早六点到晚十点,在每层尽头的公共浴室。”

服务员细心地介绍着,“小餐厅在一楼东侧,提供一日三餐。

洗衣房在后院,有专人负责。另外,”

他指了指书桌上的一个小木盒,“这是内部电话,可以直接拨到服务台和几个主要办公室。”

工程师们打量着房间,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能洗个热水澡,有一张干净舒适的床,一张可以伏案工作的书桌,在这个荒山野岭的工地上,已经是莫大的慰藉。

鲍尔甚至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让外面工地上隐约传来的机械声和新鲜空气涌进来。

他看到了远处正在吊装的巨大钢架,眼神立刻变得专注起来。

施密特放下简单的行李,走到书桌前。

桌上除了电话盒,还放着一本厚厚的德汉词典、一叠印有枯树岭钢铁基地抬头的信纸和几支铅笔。

他拿起词典翻了翻,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他拉开抽屉,里面整齐地放着基地的平面草图、安全规程(中德双语初稿)以及一份未来一周的初步日程安排。

“效率很高。”施密特低声自语了一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