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喧嚣的晋城(2 / 3)

加入书签

的担当。

“听见没?苏县佐要修水库!还要修大路!”码头力夫老张灌了口粗茶,抹了把汗,对同桌的伙伴说,“说是要招工,给粮食给工钱!这下好了,家里那半大小子有地方使劲了,总比饿着强!”

“以工代赈,这法子听着靠谱!”旁边一个识得几个字的小贩点头,“苏县佐那三条筹钱的道道,报纸上写得明明白白,招商入股、水权专营、发债券…啧啧,听着就新鲜,也实在。特别是让有钱的大户们掏钱保自家的田,这招高!”

“高是高,”另一个穿着半旧绸衫的中年人,像是小铺子掌柜,捻着稀疏的胡子,带着点忧虑,“可那水库、那路,哪是十天半月能成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啊。眼下这青黄不接的…”

“所以得先修路啊!”老张抢白道,“报纸上说了,李县长拍板了,马上就开始招人修晋城到长治的新路!县衙工房门口,告示都贴出来了!要招能供应粮食、家伙什(工具)的,还要招能包一段路去修的!三天内报名,五天后竞标!”

这话像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旁边几桌人的兴趣。

“真的?招工修路?管饭给钱?”几个明显是外地口音、衣衫褴褛的汉子围了过来,眼中燃起了希望。

他们是听闻晋城有水,才逃荒过来的流民。

“告示上白纸黑字写着呢!”小贩肯定道,“赶紧去县衙工房门口瞧瞧去!晚了怕抢不上!”

粮行“裕丰号”的王掌柜,此刻正坐在自家后堂,眉头紧锁地看着报纸,手指在“招商承办”几个字上敲了又敲。

修路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流民工伙食,这是个机会,但风险也不小。

流民聚集,管理不易,粮食损耗…他唤来伙计:“去,把账房先生叫来,再打听打听,这次修路,官府对粮食供应这块,具体是个什么章程?保证金要多少?结款快不快?”

布庄的赵东家则对“收费公路”更感兴趣。

他想象着平整宽阔的大路贯通晋长两地,商旅络绎不绝。“广源当”的招牌若是能立在沿途关卡附近…他心思活络起来:“备车,去县衙工房!问问这‘分段工程’和‘工具租赁’,咱们能不能掺一股?”

然而,整张报纸上,最引人瞩目、也引发最多猜测和惊叹的,无疑是最后那段,晋兴银行以一介商号之身,悍然承担起为官府债券“包销兜底”的重责!

“苏家小姐…哦不,是苏夫人,真有胆色!”绸缎庄的老板娘摇着团扇,对闺蜜感叹,“晋兴银行要真垫付不出来,那可就是倾家荡产啊!这魄力,多少男人都比不上!”

“谁说不是呢!”闺蜜附和,“不过苏家底子厚,苏老太爷是举人老爷,大老爷是区长,二老爷生意做得大,三老爷在警局也是头面人物,或许真撑得住?而且,我听说啊…”她压低声音,“今儿个一早,苏氏钱庄那气派的门脸就挂上彩绸了,原先苏氏钱庄的金字招牌也卸下来了!”

“啊?卸招牌?这是要关张?”老板娘一惊。

“关张?哪能啊!”闺蜜神秘一笑,“我男人刚从那边过,说看见伙计们正往上挂一块更大的新招牌呢!黑底金字,气派得很,写的是‘晋兴银行’!”

“‘晋兴银行’?!”老板娘倒吸一口凉气,“钱庄改银行了?!这可是大事!”

从“钱庄”到“银行”,虽只两字之差,意义却天壤之别!

这不仅意味着资本更加雄厚,更透露出一种锐意进取、格局宏大的气魄。

联想到它刚刚承担了为整个晋城抗旱工程“兜底”发债的重任,这更名之举,更像是一份掷地有声的宣言:苏家,或者说新生的“晋兴银行”,有实力、有决心,与晋城共兴衰!

有时,免费的广告才是最有效的。还没开业的晋兴银行,在晋城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县衙工房门口,报名修路事宜的人排起了长队,喧闹中夹杂着对工程细节的询问和讨价还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