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祈雨仪式(1 / 2)
正月十二,阴天,西北风,平均风速5.3/s,日间最高-3℃/夜间最低-12℃,湿度日均26%,旱情更严重了。
-----------------
府城(长治县城)
城隍庙前的陶器摊,赵守仁蹲在廊檐下补豁口的夜壶,在去林家村前他要先把这些夜壶都处理了。
正午的日头把青石板烤出柏油味,他抹了把汗,就瞅见八人抬的朱漆祭坛从府衙方向晃过来。
坛上供着鎏金龙王像,龙须上挂的玉牌还是光绪年间的样式。
县里今天组织了个祈雨仪式,希望龙王能给这干旱的大地降下雨水,救万民于灾难。
“净街啰——”巡警的铜锣砸得人耳膜生疼。
他抬头望去,县知事正带着府城一帮乡绅,跟在游行队伍中。
游行的道士开始撒符纸,黄纸片雪似的落。
赵守仁捡起符细看,哧笑出声——这哪是朱砂画的符,分明是红土浆掺了牲口血。
去年大旱时他给城隍庙糊纸马,用的就是这料。
“让让!别挡了龙王爷的道!”巡警的枪托杵过来,赵守仁缩脖躲开。
祭坛在城隍庙前支起来,八仙桌上供着三牲。
书记官捧着篇祷文摇头晃脑地念:
维
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年正月十二日
潞安府长治县知事张凤藻
偕驻军管带王建功、乡绅耆老等
谨以清酌庶馐,敢昭告于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四海广济龙王尊神位前:
夫太行垂象,漳水钟灵,潞州自古乃膏腴之地。今岁玄枵失序,荧惑守心,自去秋七月不雨,至于今春正月,时逾半载。
臣等奉职无状,上干天和:
太行失色,漳水绝流,黍稷焦于畎亩;
黎庶流离,稚子啼饥,饿殍横于阡陌。
城隍庙瓦雀绝迹,神农祠枯草没阶,
实臣等牧民不德之罪也。
今谨率合县官民,恭行祈雨大典:
虽三牲淡薄,虔心已达九霄;
纵符箓粗陋,血诚可通三界。
伏望
天尊展云旗雷鼓之威,
龙王降甘露醴泉之泽,
拯此一方生灵于既倒,
苏我万顷禾黍于将枯。
若蒙
圣慈垂悯,甘霖普降,
臣等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开仓廪以济鳏寡,
减赋税而安黎元。
若仍干亢,愿以身代!
惶悚哀恳,
伏惟尚飨!
他念到“甘霖普降”时,庙檐下的铜铃忽然乱响——是西北风卷着沙粒子来了。
县知事穿着簇新的中山装,胸襟别着五色旗徽章,跪在褪色的黄缎蒲团上,三跪九叩的架势倒还留着前清做派,只是脑后的假辫子早换成了西洋分头。
赵守仁蹲在石狮子后头数供品:风干的猪头泛着盐霜,果盘里的梨子皱成老太婆脸,最扎眼的是对青花烛台,釉色深浅不齐的瑕疵货。
三十六名童子军突然齐步上前,扛着的汉阳造对着晴空放排枪。
弹壳雨点般砸在供桌,惊得书记官蹦出句浑源土话:“额滴娘!”县知事的金丝眼镜滑到鼻尖,慌忙扶正时,袖口露出块瑞士金表——这可比龙王像的玉牌鲜亮多了。
法事收场的铜锣敲得人心慌,县知事抹着金表钻回官轿,书记官兜着《申报》祭文溜得比黄鼠狼还快。
供桌上的猪头眨眼被饥民扯碎,连插香的糙米都叫人抠了去。
-----------------
林家村
日头刚暖了地皮,春妮就举着根麦苗冲进祠堂:“返青了!全部的麦子都返青了!”冻得通红的指尖捏着两片新叶,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