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最美人间烟火照山河(2 / 5)

加入书签

亮如漳河破冰:“小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二十名女童怀抱粗布缝制的书本踏步而出,扉页“勤学“二字墨迹未干,细看竟是林砚用烧焦棉秆蘸煤灰写的。

煤油灯将竹简投影放大在幕布上,女童们齐声唱“不怕学问浅,只怕志气短“

新颖的歌曲,可爱的女童,听歌的村民从没有这样的体验过。

一曲结束,全场掌声雷动。

掌声渐歇,林砚拎着铁皮喇叭跨上台。

“父老乡亲看真切!这读书声比扬麦风车还敞亮!“他举起粗布封皮的课本,“明年开春,祠堂东厢起三间新学堂——青砖铺地、明瓦透光,从省城请先生教识字、算术、体育,还有各种手艺!“

台下嗡声四起,林砚“咔“地折断手中麦穗:“不识字就像这长了黑穗病的麦子“指尖搓出霉变的麦粒,“病害烂了根还当是龙王爷不开眼!读了书,明了事理,就可以走出山村,有更大的发展!你们说好不好“

“好,太好了”此处有掌声!

“接下来——“少年振臂一呼,四十八道灰影从粮垛后列阵而出走上舞台,“咱林家少年郎自编的《少年自强歌》,让大伙听听啥叫文武双全!大家掌声欢迎。“

少年们站得笔直,脚跟对脚跟排成方阵。

林砚攥着根烧火棍当指挥棒,往铁皮桶上“咣咣“敲节奏:“预备——唱!“

“青布衫,剪辫头——“少年们“唰“地扯开灰布外衫,露出靛蓝短打。

“新学堂里精神抖!“所有人左手举书本右手扛锄头,木板书壳粘着棉田的泥点子,锄头把儿还缠着晒干的棉铃壳。

“左手书,右手锄——“队伍变两排交叉走位,锄头尖差点勾住幕布边角。

“练就筋骨护神州!“锄头柄齐刷刷顿地,震起烟尘。

堆在台边的板凳“嘎吱“摇晃,看热闹的狗蹿到粮堆后缩成团。

“煤油灯,照天明——“几个少年端出陶土灯,灯油混着棉籽油的焦香。

林砚擦亮火柴挨个点燃,火苗映得幕布上的“五谷丰登“直跳脚。

“少年志在山河兴!“收尾时全员扯开衣襟,白布衫胸口歪歪扭扭写着“自强“

“再来一遍”林砚朝少年们说,手里的指挥棒不停。

青布衫,剪辫头,

新学堂里精神抖。

左手书,右手锄,

练就筋骨护神州。

操场上,脚步响,

报国心比黄河长。

煤油灯,照天明,

少年志在山河兴。

尾音未落,晒谷场已炸开锅。

汉子们把草帽甩上天,露出常年戴帽压白的额头,兴奋得用脚跺地,震得粮垛簌簌落麦。

婆姨们抹着眼角吼“再唱一遍“

栓子娘搂着娃指台上:“瞧见没!那个甩头最虎的是咱家栓子!“,栓子爹扯开破锣嗓子领喊:“林家儿郎,中!“

篝火摇曳,少年团的所有人没有退场,静立于林砚身后,林砚展开誊抄的宣纸如展旌旗。

“光绪二十六年,梁任公作《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这时全体少年团的成员朗诵接上: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中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