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木屑里的数学课(2 / 3)
青石板上,腾起混着茴香味的白气。
茶摊伙计拎着铜壶穿梭,茉莉香撞上隔壁炒货铺的椒盐瓜子味,竟勾出股奇异的茶香瓜子味。
队伍拐进府前街,街面上的喧闹忽地沉了三分。
府衙新漆的朱门挂着半截红绸,底下已经露出“民国万岁“的石灰标语。
衙役拎着浆糊桶贴告示,惊飞了药铺檐下晾晒的陈皮,橘香混着骡马粪味直往鼻子里钻。
鼓楼街的喧嚣是顺着风来的。
先是闻见桐油混着羊汤的膻,接着是铁匠铺淬火的滋滋声,最后才看见晋昌布行的三叠檐幌子。
靛青缎面绣金线,在穿堂风里翻卷如浪。
一个正在给主顾量身伙计,发现林永年一行,忙喊“东家回来了!“,门内另一个伙计,忙走出来,引导老林头一行把马车和马牵进后院安置。
“东家回来了!“拨算盘的账房先生从柜台后探出头来,“有什么吩咐?”。
“客人先安排到旁边的客栈安顿好”
“好的,东家”
-----------------
林家村林宅
林砚正跟爷爷汇报自己的“丰功伟绩”,还顺便提了个要求:“我要造个鹰房”。
林广福当然没意见,心事重重的他,也没空陪他,直接叫林砚去村里的工坊找主事赵卯子。
“卯子师傅“稚嫩童声裹着成年人的沉稳。
赵卯子从冻裂的纺车架前抬头,见是林砚,忙站起来问。
“砚哥儿,找我有事”。
“鹞儿叔,答应我开春要给我摸只老鹰,我想造个鹰房,你会造吗?”
“爷爷忙,叫我直接来找你。”林砚一脸正经的说。
赵卯子皱着眉头“鹰房?我想想怎么个造法。”
看他在想办法,没理自己。
林砚也理解,技术人员的风格嘛,前世见多了。
于是就在工坊里到处参观起来。
来到刚才赵卯子正在修理的纺车前,他仔细辨认,发现这是架手摇单锭纺车,前世他在博物馆见过实物。
这种纺车木制框架,直径约50厘米的竹轮,配单锭铁质纱锭,摇柄长度30-40厘米,每日可纺棉纱3-4两,纺麻纱5-6两,效率很低。
他记得有一种简单的方案:改装三锭脚踏纺车,每台成本2银元左右,日产纱量达500克(提升233%),棉纤维损耗率从18%降至10%。
林砚没有现在提出来,转身又去看其它。
在墙边,停靠一辆独轮鸡公车,这个他熟,前世去农村经常玩过。
载重100斤,日行30里,主打一个轻便。
这时,赵卯子想起林砚还在等他,抬头看他一个人在工坊中到处看,兴趣很高的样子。
“砚哥儿,对木工感兴趣?要不来我这里做学徒。”他开玩笑的说。
林砚眼睛转了转,就有主意了,“卯子师傅,我们来比一比我画出来的工具,看谁更厉害。”
”好啊“,赵卯子还以为他在开玩笑,5岁小孩能有什么坏心眼,想调皮了,他乐意哄他玩,就当闲时的放松。
“那我们比三局,我设计三样工具给你看,对比你的。我的好算我赢?”
“可以”
当耳畔响起:“对决已成立,是否开始”时,林砚知道策略是对的。
接下来赵卯子后悔了,被打脸三次,差点让他怀疑人生。
第一件,林砚画出了三锭脚踏纺车结构,并标明了部件尺寸。三锭同步操作,日产纱量达500克(提升233%),棉纤维损耗率从18%降至10%,劳动时间从10小时缩短至6小时。
第二件是双轮可卸斗货车,载重量提升至300斤(提升200%),省力,可改装为犁架。
第三件是畜力联排磨,1头驴驱动双磨,日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