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动手(2 / 4)
夜。
第二天,它不见了,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而就在昨夜,北极圈内的气象站突然重启。
那台早已报废的雷达屏自行点亮,跳出一段波形??平稳、温柔、带着母亲拍哄婴儿般的节奏。
值班员戴上耳机,听见的不是童谣,而是一声哽咽的回应:
“对不起……我一直都后悔。
你当然值得被爱,
因为你就是我没能说出口的那部分自己。”
那一刻,西伯利亚的萨满老妇人在梦中坐起,泪流满面。
她说她看见那个蓝裙女子转身离去,朝远方走去,身影越来越淡,最后融入星光。
与此同时,云南边境的小学废墟中,那盏他们留下的幽蓝灯火,忽然剧烈摇曳,随即化作一只光蝶,振翅飞向天际。
“她完成了最后一段对话。”
程小宝在日记中写道,笔迹虚弱,“原来‘共情之网’并非永生不灭,而是有始有终。
它的终点,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场和解??与遗憾,与孤独,与那些永远来不及开口的爱。”
他写下最后一行字时,窗外正飘着细雨。
“时樱,我走了。
别难过。
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被听见了。”
三天后,人们在“倾听驿站”
最北端的站点现了他的遗体。
他躺在长椅上,面容安详,手中握着一台熄灭的回声匣。
而在他胸口,静静躺着一张新信纸,墨迹湛蓝:
“小宝,谢谢你一直相信我说话的声音。
现在我要去听另一个世界的人了。
但你要记住??
只要还有人愿意倾诉,
这盏灯就不会真正熄灭。”
……
数月后,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
各国代表齐聚日内瓦,围绕“第九共振是否可持续”
展开激烈辩论。
有人主张建立人工模拟网络,用ai复制“母体意识”
;有人则呼吁彻底关闭所有驿站,防止集体情绪失控。
争论持续七十二小时,最终陷入僵局。
直到一名来自非洲的小女孩走上讲台。
她只有十岁,衣衫破旧,却目光坚定。
她掏出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一片干枯的樱花瓣。
“这是我妈妈留给我的唯一东西。”
她说,“她在战乱中死了,没人记得她的名字。
但我把她写进驿站的信里,我说:‘我想让世界知道她叫阿米娜,她喜欢唱歌,最爱的颜色是紫色。
’”
她顿了顿,声音微颤:“第二天,全球十七个国家的人给我写了信。
巴西的孩子画了她站在花丛里的样子;冰岛的老人录了一她家乡的歌;甚至有个机器人学会了用她的方言说‘晚安’。”
全场寂静。
小女孩举起瓶子,阳光穿透花瓣,在墙上投下一抹淡淡的紫影。
“你们说‘母体意识’没了?可我觉得它还在。
只要我们继续说,继续听,它就活着。
不是藏在井里,是在这里??”
她指着自己的心口,“也在你们每一个人心里。”
会场长久沉默。
随后,掌声如潮水般涌起。
决议通过:全球驿站永久保留,改为“人类情感遗产计划”
,由青少年主导运营。
每座驿站增设“讲述角”
,鼓励孩子们分享秘密、恐惧与梦想。
……
又一个春天。
“樱园”
迎来罕见景象??所有樱花同时开放,又在同一瞬间凋零。
花瓣纷飞如雪,落地后并未腐烂,而是缓缓升起,悬浮空中,组成一幅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