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江陵备战迟已晚(1 / 2)

加入书签

城外的校场上,高顺正紧急训练新招募的士兵。

这些士兵大多是流民与农夫,穿着破旧的布衣,手中的武器多是锄头、镰刀,甚至还有人拿着木棍。

高顺看着他们参差不齐的队列,心中满是焦虑——这样的军队,根本无法抵挡魏延的精锐。

“都给我站好!”

高顺拔出腰间的长刀,声音严厉,“你们是江陵的屏障,是先主的希望!

若魏延大军到来,你们若后退一步,你们的家人、你们的家园,都会被战火吞噬!”

士兵们低着头,脸上带着恐惧,却也有少数人握紧了手中的武器——他们曾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再失去家园。

可更多的人,只是因为“不参军就会被饿死”

才来的,根本没有战斗力。

高顺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走进营帐。

帐内,刘备派来的使者正等候在此,手中拿着一封刘备的诏令:“高将军,先主令你即刻率军前往公安城驻守,防备魏延东进。

新招募的士兵,交由副将训练。”

高顺接过诏令,躬身道:“末将遵旨。”

可他心中清楚,公安城仅有五千守军,加上他带来的一万新兵,根本无法抵挡魏延的十万大军。

与此同时,赵云正在荆州南部的长沙城收拾行装。

他接到刘备的诏令时,正率军平定当地的蛮族叛乱。

得知张飞被擒、魏延势大,赵云不敢耽搁,即刻率军三万返回江陵。

可他不知道,魏延早已派使者拉拢了荆州南部的士族——士族们承诺,若赵云率军离开,他们便会“维持地方稳定”

,实则是为了配合魏延,切断赵云的退路。

赵云率军行至荆州中部的衡阳时,突然遭到士族私兵的袭击。

这些私兵虽无正规军精锐,却熟悉地形,不断袭扰赵云的粮道。

赵云被迫放慢行军度,原本十日的路程,走了二十日还未到江陵。

而成都城内,魏延正坐在军府的议事厅里,看着案上的檄文。

这篇檄文是李堪草拟的,上面写道:“刘备年老昏庸,宠信奸佞,推行均田制祸乱天下,导致民不聊生。

某顺应天意,起兵东进,只为铲除奸佞,归还士族田产,还百姓太平,复汉室荣光!

凡归降者,士族保留田产,百姓减免赋税;顽抗者,城破之日,严惩不贷!”

“很好。”

魏延拿起檄文,满意地点头,“派人将这篇檄文抄写千份,送往江陵及周边郡县,让百姓与士族都知道我的心意。

另外,派使者去江陵,联络那些不满刘备的官员,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做内应。”

使者们领命而去,短短几日,檄文便传遍了江陵及周边郡县。

江陵城内,百姓们私下议论纷纷——有人想起均田制推行时,士族与百姓的冲突;有人听说魏延在益州减免赋税、开仓放粮;还有人担心战火再起,连累家人。

不少百姓开始偷偷收拾行李,准备逃往益州,甚至有人在街头高呼“愿降魏将军”

刘备得知消息后,急得彻夜难眠。

他下令关闭江陵城门,严禁百姓出城,同时派人在城内巡查,逮捕传播檄文的人。

可越是压制,百姓的恐慌就越严重,甚至有官员偷偷与魏延的使者接触,商议归降事宜。

“主公,魏延的大军已抵达剑阁,预计十日便会抵达江陵外围。”

费祎拿着探报,声音带着绝望,“赵云将军被士族私兵牵制,无法及时赶回;新招募的五万士兵,仅有一万能勉强作战;江陵城内的官员,已有半数与魏延暗中勾结。

咱们……咱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刘备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眼中满是悔恨与绝望。

他想起涿县结义时的誓言,想起赤壁之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