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李丰暗织士族网(1 / 2)

加入书签

成都府衙的庭院里,老槐树的影子被风吹得摇晃,落在刘备手中的奏疏上。

奏疏是从汉中送来的,字里行间满是紧张——曹魏的军队在骆谷口集结,斥候探得有近万兵力,似有南下之意。

费祎站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声音沉稳:“主公,汉中现有守军不足两万,需从益州调五千兵、三万石粮支援,否则阳平关的防线恐难守住。”

费祎自诸葛亮、蒋琬相继故去后,便以大将军之职总揽朝政,延续了前两位丞相“荆州派主政、益州辅之”

的格局。

只是他推行的“实田均税法”

,要求益州士族按实际田亩缴粮,废除了刘璋时期“士族免三成税”

的旧例,早已让本地豪强怨声载道。

“调粮调兵的事,你与季明商量着办。”

刘备放下奏书,语气里带着几分疲惫。

他年近六十,这几年身子越弱,益州的日常防务、粮道运输,大多交给了陈式——这位益州本地将领,祖父曾是刘璋麾下的校尉,自刘备入蜀时归降,因熟悉南中地形、能镇住本地士族,这些年一直管着粮道,在军中颇有威望。

陈式从列中走出,躬身领命:“臣定在三日内将粮草、士兵送至汉中,绝误了防务。”

他声音洪亮,低头时却飞快扫了费祎一眼,那眼神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昨晚他刚在犍为卓氏的庄园里密会,卓远握着皱巴巴的税单拍案:“荆州人占着成都平原的良田,却让咱们种山地的多缴粮,这天下哪有这般道理?再这么下去,我卓家的祖产都要卖光了!”

离开府衙后,陈式没有回军营,而是绕路去了城西的“迎客楼”

二楼雅间里,卓远已候了半个时辰,桌上的茶盏凉透了,他却没心思碰。

“季明兄,主公那边松口了吗?能不能让费祎改改税法?”

卓远急切地问,手指抠着桌角,指甲都泛了白。

他家有三百亩田,按新税法,今年要多缴二十石粮,若是明年再涨,真要撑不住了。

“主公心思全在曹魏那边,哪会留意这些。”

陈式坐下,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舆图,指着青城山深处的“落云谷”

,“但费祎精明,税法盯得紧,咱们不能硬抗。

第一步,你先把卓家欠缴的粮补上,再以‘防备南中蛮族’为由,把你家两百私兵编入我的‘乡勇’,我把人藏进这个山谷,对外就说是‘流民垦荒队’,没人会查。”

卓远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好!

我这就回去准备,广汉秦氏那边我去说——秦族长跟我一样,早就不满费祎的政策了,他家有三百私兵,定能跟着干!”

“银子暂时不用,先把人凑齐。”

陈式又掏出一枚青铜令牌,上面刻着一个“陈”

字,“你拿着这个去南中找孟虬,就说我要跟他做笔交易:他给我铁器、蛮兵,我帮他把朝廷派去的‘监军’赶走,让南中彻底归孟家管。”

孟虬是孟获之子,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孟家虽归降,却始终被朝廷派来的监军掣肘——监军不仅管着蛮族的贡赋,还不许孟家私练兵马。

卓远接过令牌,小心揣进怀里,两人又低声商议了半个时辰,直到暮色漫进雅间,把桌上的舆图染成深灰色,才各自散去。

陈式骑马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成都街头往来的荆州籍官员——他们穿着锦袍,骑着高头大马,路过本地商贩的摊位时连眼皮都不抬。

他冷笑一声,心里暗道:刘备靠着益州的粮、益州的兵才站稳脚跟,如今却把本地人当外人。

这益州的天,迟早该换个“懂益州”

的人来撑。

而此时的府衙内,费祎正对着赋税报表皱眉。

犍为、广汉两郡的赋税,这个月竟缴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