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马谡劝降公孙渊(1 / 2)

加入书签

辽东的襄平城,最近总是笼罩着一层紧张的气氛。

公孙渊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季汉使团的旗帜,心里犹豫不决——一边是司马懿派人送来的“结盟”

书信,承诺推翻季汉后,让他做辽东王;一边是季汉使者马谡带来的“归降”

条件,保留他辽东太守的职位,还能免除辽东三年的赋税。

马谡被请进襄平的太守府时,公孙渊正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晴不定。

马谡没有直接提归降的事,而是先拿出一份地图,铺在案上:“公孙太守,您看——司马懿在凉州整合羌胡,王凌在并州叛乱,孙虑在江南复吴,季汉现在看似腹背受敌,实则是在故意分散他们的兵力。

等咱们平定了并州和江南,下一步就会集中兵力对付凉州的司马懿。”

他顿了顿,指着地图上的辽东:“您若是现在和司马懿结盟,等季汉平定了其他叛乱,第一个对付的就是您。

毕竟,辽东地处偏远,易守难攻,一直是季汉的心腹大患。

而您若是归降季汉,不仅能保留太守之位,还能免除三年赋税,让辽东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这两者,您觉得哪个更划算?”

公孙渊沉默了半晌,终于开口:“马使者,俺可以归降季汉,但俺有一个条件——季汉不能派官员来辽东,辽东的军政大权,必须由俺掌控。”

马谡笑了笑:“公孙太守,这个条件,朝廷可以答应。

但您也要承诺,不能再和司马懿、孙虑有任何往来,还要派质子去洛阳——这是朝廷的底线,不能退让。”

公孙渊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头:“好!

俺答应你!

俺这就派儿子公孙修去洛阳当质子,也不再和司马懿、孙虑往来。”

当天,公孙渊就和马谡签订了归降协议。

消息传到洛阳,刘备终于松了口气:“太好了!

辽东稳定下来,咱们就能集中兵力对付并州和江南的叛乱了!”

诸葛亮却提醒道:“陛下,公孙渊此人野心勃勃,就算他现在归降,将来也可能再次叛乱。

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得派官员去辽东的几个重镇担任副职,暗中监视他的动向;还要让马谡在辽东留下一支兵力,防止他有变。”

刘备点点头:“好!

就按你说的办。

让马谡在辽东留下五千兵力,再派几个得力的官员去担任副职,监视公孙渊的动向。”

就在辽东稳定下来的同时,赵云率领一万骑兵,也抵达了并州的太原郡。

王凌得知赵云来了,心里顿时慌了——他早就听说过赵云在长坂坡的威名,知道自己的五千兵力根本不是对手。

朱桓的弟弟朱据,此时正在王凌手下当副将。

他劝王凌道:“将军,赵云的骑兵厉害,咱们不能硬拼。

太原郡的城池坚固,咱们不如坚守不出,等司马懿派援军来。”

王凌却摇了摇头:“司马懿远在凉州,援军根本来不及。

而且,太原的百姓并不支持咱们,若是坚守不出,迟早会被赵云困死。

不如咱们主动出击,趁赵云的军队还没站稳脚跟,打他个措手不及!”

当天夜里,王凌率领五千兵力,趁着夜色偷袭赵云的营寨。

可他没想到,赵云早就料到他会来偷袭,在营寨周围设下了埋伏。

王凌的军队刚冲进营寨,就被季汉的骑兵包围,箭像雨点般射来。

“不好!

有埋伏!”

王凌大喊,想要率军撤退,可已经来不及了。

赵云手持龙胆亮银枪,一马当先冲进敌阵,银枪挥舞,王凌的士兵纷纷落马。

朱据见大势已去,只好率军投降,王凌也被赵云生擒。

不到一个时辰,太原的叛乱就被平定。

赵云将王凌押往洛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