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曹丕篡汉(1 / 2)

加入书签

建安二十五年冬,中原大地传来震惊天下的消息:魏王曹操病逝于洛阳,其子曹丕继位。

这位年轻的继承者,远比其父更加急切地想要终结汉室的名分,确立曹家的正统地位。

翌年,即延康元年,在司马懿、陈群、贾诩等心腹的精心策划下,一场“禅让”

的闹剧在许都上演。

曹丕先是逼迫汉献帝刘协屡下诏书,表示自愿让位,继而假意推辞三次,最后才“不得已”

地接受帝位,定国号为“魏”

,改元黄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消息传到成都,刘备为之痛哭流涕,三日不食。

他身着素服,亲率文武百官,于成都南郊设祭坛,遥祭汉室列祖列宗。

祭坛之上,刘备悲声宣读祭文:“臣备,叨食汉禄,世受国恩。

今闻奸臣曹丕,篡窃神器,荼毒宗庙,备肝肠寸断,痛彻骨髓!

若不殄灭奸凶,兴复汉室,备誓不为人!”

祭文读毕,台下群情激愤。

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文武大臣纷纷跪请刘备继承大统,以汉室正统之名,讨伐国贼。

“陛下!”

诸葛亮泣血上奏,“汉祀不可绝!

今曹丕篡逆,神器无主。

大王乃帝室之胄,仁德着于四海,正当继高祖、光武之业,正位续统,率天下忠义之士,讨伐国贼!”

“请陛下即位!”

台下声浪如潮。

刘备几番推辞,最终在群臣的再三恳请下,于公元221年,在成都武担山之南,即皇帝位,国号仍为“汉”

,史称“季汉”

或“蜀汉”

,改元章武。

立刘禅为皇太子。

大封群臣:以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许靖为司徒;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总督荆州军政;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马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镇东将军;魏延为镇北将军,领汉中太守;高顺为征西将军,仍领陷阵营;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刘备登基,意味着汉室正统在益州得以延续,与北方的曹魏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这不仅是政治上的决裂,更是道统之争的开端。

一时间,天下忠汉之士,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西南的成都。

曹丕在洛阳闻讯,勃然大怒,斥刘备为“织席小儿,妄自称尊”

,但新朝初立,内部尚需整合,加之孙权态度暧昧,一时未敢轻动。

而江东的孙权,则陷入了更加微妙的两难境地。

他既不愿向曹丕称臣,也不甘心尊奉刘备为汉室正统。

在张昭、顾雍等江北士族的影响下,孙权最终选择了向曹魏称臣,受封为“吴王”

,试图在两大强权之间保持平衡,伺机而动。

刘备称帝后,第一道诏书便是历数曹丕篡逆之罪,宣告天下将兴师讨伐。

然而,当他与诸葛亮商议具体出兵方略时,却出现了分歧。

以关羽、张飞为的大部分将领,主张立即出师,兵分两路:一路出荆州,直取襄樊;一路出汉中,进攻关中。

他们认为,新帝登基,士气正旺,正当趁热打铁。

但诸葛亮却力排众议:“陛下,我军经数年休养,府库虽有所充实,然相比曹魏,国力仍悬殊。

且荆州、汉中两地,相距遥远,协同困难。

若两路并进,恐兵力分散,为敌所乘。

亮以为,当集中力量,主攻一路。”

“丞相以为,当主攻哪一路?”

刘备问道。

“汉中。”

诸葛亮斩钉截铁,“关中经过多年战乱,民生凋敝,且曹魏在此统治未稳。

我军若出祁山,占据陇右,则可切断曹魏与凉州的联系,届时羌胡必应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