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汉中风云(1 / 2)
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乃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冲。
对于新得益州的刘备而言,汉中更是屏护益州门户,北上中原的跳板,势在必得!
此时的汉中,仍在“师君”
张鲁的控制之下。
张鲁凭借五斗米道割据汉中已三十年,政教合一,在汉末乱世中营造了一片相对安宁的区域。
然而,其人性格暗弱,缺乏雄才大略,麾下虽有大将杨昂、杨任、弟张卫等,但整体实力与正处于上升期的刘备集团相比,已显不足。
建安十七年春,在经过近半年的休整和准备后,刘备以“张鲁勾结曹操,威胁益州”
为名,留诸葛亮总督国事,法正为谋主,赵云镇守成都,自率大军五万,以张飞、黄忠、魏延、高顺等为大将,北出葭萌关,正式动了夺取汉中的战役。
刘备大军北上,声势浩大。
张鲁闻讯,惊慌失措,急召文武商议。
其弟张卫主战,道:“兄长勿忧!
汉中有阳平关天险,易守难攻!
弟愿率精兵,据关死守,管教刘备有来无回!”
谋士阎圃却劝道:“师君,刘备新得益州,士气正盛,其麾下关、张、赵、黄皆万人敌,兼有法正、诸葛亮多谋,不可力敌。
不如……不如暂且归顺曹操,借曹公之力,以拒刘备?”
张鲁本就犹豫,闻听“归顺曹操”
,心中更是动摇。
他虽与曹操有过节,但眼下强敌压境,似乎也只有此路可走。
然而,未等张鲁做出决断,刘备大军已如狂风般卷至阳平关下!
阳平关,扼守金牛道咽喉,两侧山势险峻,中有嘉陵江流过,关城坚固,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张卫率杨昂、杨任等将,拥兵三万,凭借险要,深沟高垒,严防死守。
刘备挥军猛攻数日,伤亡不小,关隘却岿然不动。
张飞、黄忠等将轮番上阵挑战,张卫只是坚守不出。
“这阳平关,果然名不虚传!”
刘备在中军帐内,看着地图,眉头紧锁,“强攻损失太大,且难以奏效。
孝直,可有良策?”
法正仔细观察地图,又亲自带人勘察周边地形,献计道:“主公,阳平关正面险固,然其侧后定军山,地势虽高,守备或许松懈。
可遣一上将,引精兵绕道迂回,占据定军山,居高临下,威胁阳平关侧翼。
届时,关内守军必乱,我军再以主力正面强攻,可一举破关!”
“此计大妙!”
刘备赞道,“何人为将,可担此重任?”
老将黄忠应声而出,声若洪钟:“主公!
老夫愿往!
若不能拿下定军山,甘当军令!”
刘备见黄忠虽年迈,但豪气干云,正是用其经验与勇武之时,便道:“汉升老当益壮,必能成功!
我便与你一万精兵,多带旗帜锣鼓,趁夜绕行山间小路,袭取定军山!”
法正又补充道:“黄老将军出兵后,主公可令其余各部,白日佯攻,夜间虚张灯火,做出大军仍在关前之态,迷惑张卫。”
计议已定,黄忠点齐兵马,以熟悉地形的益州降将为向导,人衔枚,马裹蹄,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与山岭之中。
与此同时,刘备大营依旧每日鼓噪攻城,夜晚则灯火通明,仿佛全军仍在。
张卫在关上看去,只见刘备军容整齐,攻势不断,并未察觉异常。
数日后,黄忠军历经艰险,终于神不知鬼不觉地迂回到了定军山侧后。
他并未急于进攻,而是让士兵饱餐战饭,休息恢复体力,同时仔细观察山上守军情况。
只见定军山上,守将乃是夏侯渊(历史上此时夏侯渊尚未至汉中,此为剧情需要所做的艺术处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