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子龙胆色(1 / 2)
张飞智取武陵的捷报传来时,赵云已率军抵达桂阳郡地界。
与张飞大张旗鼓的“造势”
不同,赵云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式。
他在离城二十里处便下令全军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择地扎营,营寨扎得严谨规整,哨探放出十里之外,却丝毫不露攻城迹象。
一连三日,桂阳郡太守赵范在城内坐立不安,派出的探子回报都说不见敌军主力,只有零星游骑,这反而让他心里更加没底。
“这赵子龙,究竟意欲何为?”
赵范在府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他自诩聪明,善于审时度势,面对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只觉得一拳打在棉花上,浑身不得劲。
第四日,赵云终于有了动作。
他没有派大军压境,只遣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他的亲笔书信入城。
信中言辞恳切,先陈述刘备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四海的正统性与大势,再言明曹军新败、荆南归心的事实,最后劝赵范顺天应人,免使桂阳生灵涂炭。
赵范读完信,心中更是惊疑不定。
他召集心腹商议,有人主战,有人主降,吵作一团。
赵范被吵得头疼,心中忽然生出一计,挥手压下众人的争论,冷笑道:“这赵云想不动刀兵就取我桂阳,哪有这般容易!
他既然派使者来,我便请他入城一叙,看他有没有这个胆量!
若他不敢来,便是心虚,我军士气必振;若他敢来……”
赵范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我便在城中设下埋伏,擒下赵云,岂不是大功一件?”
此议一出,满座皆惊。
有老成者连忙劝阻:“府君不可!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此乃古之通义。
况且赵云勇武过人,万一……”
“万一什么?”
赵范打断道,“他赵云再勇,难道还能在我这太守府内,千军万马中杀出去不成?我意已决,休要多言!”
于是,赵范修书一封,言辞极其谦恭客气,盛赞赵云威名,表示愿降,但兹事体大,关乎一郡前途,恳请赵云将军屈尊入城,当面详谈,共商归顺细节。
赵云接到回信,麾下将领纷纷劝阻:“将军,赵范此人反复无常,其心难测!
此必是鸿门宴,内有埋伏,万万不可前往!”
“是啊将军,您身系重任,岂可轻入虎穴?不如我等即刻兵攻城,量此小城,何足道哉!”
赵云将书信置于案上,目光扫过众将,神色平静如常,淡然一笑:“诸君好意,云心领之。
然赵范邀我入城,我若不去,显我怯懦,徒增其负隅顽抗之心,亦让桂阳士民以为我辈无胆无诚。
我以诚心待他,坦荡而入,纵他有埋伏,见我如此,其心必乱,其计难成。
况且——”
他语气微顿,一股沉静却无比坚定的自信自然流露:“纵使他真有千军万马埋伏,吾凭掌中枪,胯下马,何惧之有?诸君且紧守营寨,看我单骑入城,说降赵范!”
当下,赵云不顾众人劝阻,只选二十名精锐亲兵随行,人人内着软甲,暗藏利刃,自己则白袍银枪,从容不迫,直入桂阳城门。
赵范早已得报,见赵云果然只带区区二十人前来,心中既喜且惊。
喜的是赵云中计,惊的是其胆色果然群。
他忙收敛心神,亲自出府相迎,执礼甚恭,将赵云请入太守府大堂。
堂上早已设下盛宴,酒肉香气扑鼻。
宾主落座,赵范极尽奉承之能事,从赵云的勇武夸到刘备的仁德,再赞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绝口不提归降正事。
酒至半酣,他见赵云神色自若,应对得体,却丝毫不露破绽,便按计划进行第二步,突然离席,向赵云深深一揖:“将军,范与将军同姓,五百年前本是一家。
今见将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