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江东结盟(1 / 2)
当孙乾风尘仆仆地从江东返回,带回了孙权愿意巩固盟约、并提供了一批优质弓弩和军资的消息时,整个下邳的领导层都为之精神一振。
这不仅意味着来自东面的威胁进一步降低,更代表着一个对抗曹操的潜在强力盟友正在变得可靠。
那批打造精良的江东弓弩,立刻被配到了高顺严格训练的弩手队伍中,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守城和野战时的远程打击能力。
然而,孙乾此行带回的另一个消息,其重要性甚至过了军事援助本身——荆州牧刘表病重,恐不久于人世!
其长子刘琦与次子刘琮(为刘表后妻蔡氏所生)之间的矛盾已然公开化,以蔡瑁、张允为的荆州本地豪族势力坚定地站在刘琮一边,极力排挤身为嫡长子的刘琦,荆州内部暗流汹涌,权力交接的危机一触即。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在诸葛亮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他敏锐地意识到,“隆中对”
战略中那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取得荆州,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窗口,可能正在缓缓打开。
“主公,刘表病重,二子争立,此乃天赐良机,不容错过!”
诸葛亮在仅有刘备、徐庶参与的核心密谈中,目光灼灼,语气中带着罕见的激动,“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实乃用武之国。
若待刘表去世,无论刘琦或是刘琮继位,以其才略,断难守成。
届时,曹操必如饿虎扑食,南下夺取。
若荆州落入曹操之手,则其顺流而下,江东危如累卵,我等局促下邳,亦成瓮中之鳖,汉室复兴,将再无希望!”
刘备听着诸葛亮的分析,脸上却露出了深深的犹豫和不忍之色。
他缓缓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下邳城渐渐复苏的街景,叹息道:“孔明之言,如醍醐灌顶,备岂能不知荆州之重?然……景升兄与我,皆为汉室宗亲。
昔日我落魄来投,他虽未予我大用,却也供给粮草,容我安身,终是有一份香火之情。
如今趁其病危,图其基业,于心何忍?恐为天下英雄所耻笑,亦寒了荆州士民之心啊。”
他骨子里的仁德与信义,在此刻成为了战略抉择上的一道沉重枷锁。
侍立一旁的徐庶见状,开口劝道:“主公心存仁念,乃王者之资,庶等感佩。
然,主公需明辨大小之节,轻重之缓。
守朋友之小义,而忘社稷之存亡,此非真仁也,实为迂腐。
试想,若因主公一念之仁,坐视荆州落入国贼曹操之手,致使天下倾覆,黎民遭殃,届时,主公又将如何面对景升公于九泉?又如何面对天下期盼汉室重光之百姓?取荆州,非为私利,实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乃不得不为之大义!”
诸葛亮紧接着徐庶的话,进一步阐述其策略:“元直所言,正是亮之所想。
况且,我等并非要行强取豪夺之事。
刘琦公子乃景升公嫡长,名分正统,如今被蔡瑁等小人逼迫,岌岌可危。
我等正可以扶持刘琦,对抗蔡瑁、张允等篡逆之辈为名,介入荆州事务。
如此,既全了主公与景升公之谊,又占据了道义高地,可得荆州士民之望,更能有效阻止曹操吞并荆州,实乃一举多得!”
刘备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只是需要人在道德与现实的冲突中为他找到一个能够说服自己的支点。
听着两位最倚重的谋士抽丝剥茧的分析,他脸上的挣扎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背负沉重使命的决断。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诸葛亮和徐庶,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低沉却坚定:“二位先生所言,如当头棒喝,惊醒备这梦中之人!
是啊,岂能因小义而忘天下?若让曹操得逞,我刘备才是真正的汉室罪人!
既如此,便依孔明之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