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秣马厉兵(1 / 2)

加入书签

车胄授,其部众或降或逃,来自北面的直接威胁如同被利剑斩断的绳索,暂时松解了下邳城头的紧张气氛。

然而,无论是刘备还是他麾下的核心成员,心中都无比清楚——这绝非长治久安,而仅仅是暴风雨来临前一段短暂而珍贵的间隙。

曹操的报复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他们必须像吝啬的商人计算每一个铜板那样,珍惜并利用好这来之不易的每一天,将下邳这块根据地打造成更为坚固的堡垒,将麾下的军队磨砺成更为锋利的宝剑。

在诸葛亮那间陈设简朴却堆满了竹简与地图的书房内,一场关于未来走向的深层战略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夜。

油灯的光芒跳跃着,映照着众人或沉毅、或锐利、或睿智的脸庞。

最终,一套被诸葛亮称之为“固本培元,静待天时”

的详尽方案,在反复推敲后得以确立。

这套方案如同一位高明医师开出的方剂,针对“体虚”

(民生凋敝)与“力弱”

(军备不足)两大症结,文武并举,内外兼修。

政务方面的变革,由诸葛亮总揽全局,简雍、孙乾、糜竺等人各司其职,雷厉风行地推行开来。

先便是进一步深化休养生息的政策,颁布了更为细致的《劝农令》,由官府向流民和贫苦农户借贷种子、农具,甚至提供耕牛,并明确规定开垦荒地者,三年内免除赋税。

此令一出,如同春风吹拂冻土,大量逃亡在外的百姓纷纷回归故里,沉寂已久的田野上再次出现了辛勤劳作的身影。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诸葛亮深知此理,他亲自勘察地理,招募民夫,疏通了因战乱而淤塞的几条主要灌溉渠道,并修建了数处陂塘,以备旱季之需。

在商业方面,糜竺的作用得到了空前挥。

他的商业网络不再仅仅是秘密输入军械的铁器铺,而是光明正大地成为了沟通下邳与外界的经济动脉。

他利用自己的信誉和渠道,从江东引进优质的稻种和桑苗,从荆州换来桐油和漆器,甚至通过海路与北方幽州仍有商贸往来的郡县交换马匹和毛皮。

下邳的市集以前所未有的度繁荣起来,商旅云集,货物琳琅满目,官府收取的市税也随之水涨船高,极大地缓解了财政压力。

诸葛亮还主持修订了税法,废除了许多前朝留下的苛捐杂税,制定了统一的“十一税”

标准,并严厉打击豪强瞒报土地、转嫁赋税的行为,使得税赋负担更为公平合理,平民百姓拍手称快。

与此同时,军务方面的整顿与强化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强度和细致程度,远以往。

高顺被正式任命为都督,总揽全军训练与城防事务。

军队规模在精不在多的原则依旧被坚持,但在现有基础上,还是谨慎地扩充至一万五千人,并进行了彻底的重新编组。

高顺将其麾下最为核心、经历过多次血战考验的老兵打散,作为骨干分配到各营、各队,担任基层军官或士官,确保其严谨的作风和铁血的纪律能渗透到军队的每一个末梢。

训练场上,从清晨到日暮,口号声、脚步声、兵刃撞击声从未停歇。

高顺依旧秉持着他那套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严苛方法,尤其注重阵列的变换、各兵种(刀盾手、长枪兵、弓弩手)之间的协同配合,以及面对骑兵冲击时的防御韧性。

他常常对关羽、张飞言道:“一支军队,个人勇武固然重要,然临阵对敌,靠的是如臂使指,靠的是万众一心。

纪律,方是凝聚千万人力量为一的筋骨!”

关羽主要负责骑兵的整顿与战术革新。

他带来的不仅仅是那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和那柄威震沙场的青龙偃月刀,更是一种迥异于高顺沉稳风格的、强调极致冲击与机动性的骑兵作战理念。

他亲自挑选骑术精湛、胆气豪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