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陋室夜谈(1 / 2)
简雍那句“何意”
问出口后,并没有立刻得到回答。
刘成(刘备)看了看西斜的日头,以及逐渐稀疏的人流,将剩下的草鞋重新捆好,对简雍出了邀请:“此处非谈话之所,简雍兄若无事,不妨到舍下稍坐,粗茶淡饭,权当答谢方才解围之情。”
他刻意强调了“解围之情”
,将邀请的理由落在一个恰当的位置,既不过分热切引人怀疑,也表达了足够的诚意。
简雍看了看刘成那双清澈而异常沉静的眼睛,略一沉吟,竟点了点头:“也好,那就叨扰玄德兄了。”
回到那间简陋的宅院,刘成将草鞋堆回耳房,引简雍进了正屋。
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一榻,一几,几个蒲团,墙角堆着些编织用的麻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干草和尘土味。
刘成生火将早上剩下的豆饭加热,又切了些院子里种的葵菜(冬寒菜)煮了一釜寡淡的菜羹。
饭菜上桌,两人对坐。
简雍似乎真饿了,也不客气,端起陶碗便吃。
刘成吃得不多,大部分时间在观察着对方。
这个年轻的简雍,与他印象中那个后来“优游风议”
、性情简傲的谋士形象还有些差距,眉眼间更多的是锐气和一种尚未找到归宿的漂泊感。
饭毕,刘成斟了两碗温水,代替酒水。
昏黄的油灯在屋内跳跃,将两人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玄德兄方才在市集所言,‘天下将乱’,不知从何说起?”
简雍放下水碗,率先开口,目光锐利。
刘成知道,考验来了。
他不能直接说我知道历史,黄巾之乱明年就爆。
他需要基于这个时代一个稍有见识的平民所能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推论。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道:“简雍兄是读书人,当知如今朝堂之上,宦官专权,士人蒙冤;地方州郡,官吏贪墨,横征暴敛。
去岁大疫,今岁多地又有蝗旱之灾,百姓流离,易子而食者不在少数。
冀州巨鹿一带,更有太平道张角兄弟,以符水治病,广收徒众,信者数十万,遍布八州。
其心叵测,一旦难,则烽火遍地,天下顷刻大乱。
此非危言耸听,实乃眼前之危。”
他语平缓,却将当前的政治黑暗、天灾人祸以及太平道这个最大的隐患清晰地指了出来。
这些都是事实,只是许多人麻木地视而不见,或者不敢深想。
简雍听着,脸色渐渐凝重。
他读过书,有见识,自然比寻常百姓更能感受到这世道山雨欲来的压抑。
他看向刘成的目光多了几分惊异:“玄德兄身处市井,竟有如此见识?莫非……”
他猜测刘成或许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来历。
刘成苦笑一下,指了指屋角的麻草和耳房的方向:“备亦是织席贩履之人,不过偶听往来客商议论,略加思索罢了。
只是觉得,大乱若至,覆巢之下无完卵。
我等升斗小民,若不想随波逐流,化为沟渠之殍,便需早做打算。”
“打算?如何打算?”
简雍追问,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聚志士,揽豪杰,保境安民,以待天时。”
刘成说出了这十二个字,声音不高,却像锤子一样敲在简雍心上。
这是他根据刘备未来道路反推回来的核心目标,也是目前最可能吸引简雍这类人的旗帜。
简雍沉默了,久久没有说话。
油灯灯花“噼啪”
轻响。
他似乎在消化这过于大胆的言论,也在权衡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话语中的分量。
良久,他才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玄德兄志存高远,雍佩服。
只是……谈何容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