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科研之路,达者为先!(2 / 3)
保它仅对小白鼠的头顶皮肤细胞生效。”
“如何防止L基因载体变异导致空气传播呢?”
“我做了三重互锁设计。1,L基因载体在5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必须持续吸收宿主细胞ATP供能,一旦脱离宿主超过10分钟,就会自动降解。2,载体中有对臭氧敏感的RNA片段,暴露在空气中超过半分钟,就会自动降解。3,载体接触到一种经过我基因编辑的胶原变体蛋白,也会自动降解。”
“等下我会给你们提供充足的样本,你们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随着陆云将自已的构思娓娓道来。
徐爱民院士等人再次被震惊了。
身为生物学界的大佬,他们很清楚,陆云提到的“两重保证”和“三重互锁设计”,技术难度都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可是陆云轻松就将这些设计融入了L基因载体中,仿佛跟喝水一样简单。
这一刻,他们对陆云的科研天赋有了清晰的认知,那就是天才的思考,再加上天才的执行力!
而这两项能力,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与此同时,他们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亲眼看到陆云研究出来的L基因载体,以及L基因载体的功效!
“陆云,能不能现在就给我们提供一些样本,我们想立刻开始验证。”
徐爱民院士面色和蔼的说道,此时此刻,他没有把陆云当成后辈来看待,而是……当做同辈。虽然两人年龄相差悬殊,地位也相差悬殊,但是,科研之路,达者为先!
“当然可以。”
陆云点点头道,当王建国院士跟他说会带人过来做技术评估时,他就利用“绝对掌控身体”的能力,制造了大量L基因载体-电鳗模块,放在低温保存的采样管中。
随即,陆云便将装有L基因载体的采样管取来,交给徐爱民院士。
然后,徐爱民院士将所有教授分成三个小组。
1组负责对L基因载体-电鳗模块的样本进行详细分析。
2组负责对头顶长出两个触角的小白鼠进行解剖分析。
3组负责用L基因载体对4只小白鼠做基因改造实验,全程观察记录。
在生物实验中,这些都是“苦力活”,平时基本上都是这些教授手下的研究生来做,他们只需要发号施令。
但是此时此刻,这些教授干劲十足,抢着要干这些“苦力活”。
“太完美了!L基因载体的结构太完美了,简直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完全看不出是人工制造的。”
大约五分钟后,一位四十多岁的教授用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亲眼看到L基因载体后,忍不住发出惊呼声。他叫李致远,别看他只有四十多岁,身份却不简单,拥有长江学者的称号,普通大学想聘请他当教授,他想都不想就会拒绝。
而他也不是尬吹,因为L基因载体是陆云用“绝对掌控身体”的能力从原子层面制造的,整个过程浑然天成,没有一丝后天雕琢的痕迹。
“给我看看,李致远,给我看看。”
听到李致远的话,一位老院士连忙凑了过去。
李致远一听这声音,就连忙把位置让了出来,因为对方是他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周青山。
“李致远没说谎,L基因载体的结构真的很完美,三个不同的模块完美衔接在了一起,真不知道陆云是怎么做到的。”
周院士一边啧啧称叹,一边用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基因载体的基因序列,越看越能体会到陆云的技术有多强大,同时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在基因技术这个领域,自已已经被陆云这个后浪给超过了。
听到周院士的话,附近的其他人急得就像是有只小猫在心里抓呀抓,他们也想看一眼啊。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