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假期充电(2 / 5)
得遮天蔽日的针叶林,阳光透过缝隙,投下斑驳陆离的光柱。
越往上走,积雪越厚,每一步都伴随着“嘎吱”的声响。冰冷的空气被大口吸入肺中,带着植物清香的凛冽,冲刷着在城市和球场中饱受废气与喧嚣折磨的感官。
汗水很快浸湿了内层的速干衣,但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热度,与在球场上拼杀至虚脱的透支感截然不同,这是一种被自然之力洗涤后的通透与舒畅,是生命活力最原始的释放。
在一次长达五小时、最终抵达一处可以360度环视雪山的观景台后,他坐在一块被阳光晒得微微发热的巨石上,卸下行囊,慢慢地补充着水分。
天地间万籁俱寂,仿佛只剩下他自己和这片亘古存在的山海。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汉诺威那个冰冷的下午,想起了那湿滑泥泞的草皮、对手充满敌意的冲撞、以及全场主队球迷山呼海啸般的嘘声。
与此刻身处纯净雪山之巅的绝对宁静相比,那种激烈、嘈杂乃至有些狰狞的对抗,仿佛发生在另一个遥远的星球。
正是这种极致的反差,让他更清晰地审视和认识到自己职业生活的本质:它既是万众瞩目、承载无限荣耀的华美袍服,其内里也爬满了与各种极端环境进行永恒斗争的虱子。
而此刻的宁静,并非逃避,而是为了擦拭盔甲、磨砺心志,为了积蓄更深沉的力量,去迎接下一阶段更残酷、也更迷人的斗争。
离开瑞士,他乘坐那列着名的、拥有全景天窗的冰川快车,一路向东,缓慢而优雅地穿越阿尔卑斯的腹地,进入了奥地利的蒂罗尔州。
他没有选择游客如织的因斯布鲁克,而是听从了火车上一位健谈的奥地利老先生的建议,在一个更小、更偏远的阿尔卑斯山村——圣约翰下了车。
这里的时间流速,似乎比因特拉肯还要缓慢数倍。
古老的木屋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每家的窗台上都点缀着耐寒的鲜花(即使在冬季也顽强地保留着绿意)。
小小的教堂尖顶是村庄的中心,一条清澈见底、奔流不息的山溪穿村而过,发出永不停歇的潺潺水声。
屋顶上覆盖着厚厚实实、如同奶油蛋糕般的积雪,炊烟在傍晚时分袅袅升起,混合着松木燃烧的香气,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古典的阿尔卑斯冬日风情画。
林锋在这里的活动变得更加“懒散”和“接地气”。
他会花一整个下午,待在村里那位头发花白、手上布满老茧的木匠约瑟夫先生的作坊里,看老人如何用那些看似原始的工具,耐心地将一块粗糙的原木,刨平、打磨、榫接,最终变成一件带着独特木纹和温润手感的家具。
刨花卷曲着落下,散发出好闻的木材香气,约瑟夫先生话不多,但每一句关于木材特性、工具使用心得的话,都充满了岁月的智慧。
这种专注于一门手艺、与时间做朋友的状态,让林锋联想到了足球场上那些看似简单、实则需千锤百炼的基本功。
夜晚,他最喜欢去村里那家名为“金雄鹿”的古老乡村酒馆。
点一杯当地酿造的、带着麦芽香气的黑啤酒,一份扎实的维也纳炸猪排,然后选择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
周围是村民们用带着浓重蒂罗尔口音的德语聊着天气、收成和家长里短,他虽然几乎听不懂,但那缓慢而富有韵律的语调,人们脸上真挚的表情和爽朗的笑声,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极具感染力的、生活本身的旋律,具有神奇的治愈力量。
一个周五的晚上,酒馆里格外热闹。
几位当地的民间乐手不请自来,他们拿着略显陈旧的手风琴、声音清脆的齐特琴和一把木吉他,开始演奏起欢快的蒂罗尔民谣。
瞬间,整个酒馆仿佛被注入了灵魂,无论男女老少,都跟着熟悉的节奏拍手、跺脚、哼唱,很快便有人即兴地跳起了简单的圈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