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时值盛夏,宁崎的办公室里特地放了一大盆冰块,让室内能一直保持在舒适的温度区间。
但孟锦风此时还是满头大汗,这自然不是因为酷热难当,而是由于在这场言语交锋中招架不住宁崎的攻势,有些心慌意乱所致。
自古以来,商议停战条件对于弱势一方都是一件苦差事,要据理力争维护己方利益,又不能把话说得太硬得罪对方,以避免战火重燃,这中间的分寸着实很难把握。
孟锦风在杭州坐了三个月的冷板凳,想早日与海汉高层展开停战谈判而不得,如今终于得偿所愿,等来了海汉高官的会见,这才发现原来停战谈判可要比坐冷板凳难受多了。
还没开始谈及具体的停战条件,宁崎就先将大明的劣势处境摊开来宣扬了一番,牢牢把控住了这次会面的主导地位。
实力就是底气,宁崎可以将大明比作阻挡历史车轮前行的绊脚石,而孟锦风却很难有底气进行还击,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强调大明皇权的正统性,王朝对于维持天下稳定的正面作用云云。
但这些说辞对于宁崎显然毫无说服力,战场上都得不到的东西,自然不可能在谈判桌上争到,反倒会成为宁崎论证大明应该退位让贤的凭据——如果大明够正统,那么便不可能被取代,更不会爆发战争,如今的形势正好说明这是伪论。
这可不是文官之间的普通辩论,一字一句,一进一退,都有可能决定若干州府的归属,数十万人的命运,甚至是王朝的兴衰存亡。
孟锦风的汗水涔涔而下,感觉身上的压力大到快要爆炸。他此时似乎也明白了,为何前任大使岳仕宗会主动辞去了这个被世人视作“肥差”的职位,转投山林隐居。
孟锦风才上任三个月,而岳仕宗在这个位置上却干了整整三年,期间所承受的压力会大到什么程度,孟锦风简直难以想象,因为他现在就已经生出了一丝打退堂鼓的心思。
当然了,孟锦风也知道自己无法效仿岳仕宗的撂挑子方式,他就算马上称病退出谈判,朝廷也绝对不会再相信这种理由了。
孟锦风决定换一种谈判策略,不再与宁崎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既然对方一定要占据主导位置,那就先退让一步,遂了对方的意,看看他究竟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再说。
但他很快就为这个决定而感到后悔了,因为宁崎所提出的停战条件并不是类似割让土地、支付赔款之类的“常规”要求,而是真正的狮子大开口。
宁崎要求明帝退位,并且公开宣布由海汉替代大明,统治天下,移交整个大明的治权。
孟锦风还好坐得稳当,虽然心里已经掀起惊涛骇浪,但终究是没有滑到地上去。
不过他稍微冷静下来后便意识到,这些条件同样也是宁崎的谈判手段,条件可不见得等同于目标。
然后他又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些资料,隐隐明白了宁崎的策略。
孟锦风的任命是为了补上岳仕宗突然因病离职留下的空缺,这个人事安排不免有些仓促,但他在杭州这三个月间,利用坐冷板凳的时间也做了不少功课,包括研究过去三十年间与海汉的数次谈判记录。
从文献记录来看,海汉在停战谈判中乘胜追击,提出一些在大明看来十分离谱的要求,也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比如在早年间的第一次对明战争中,海汉当时还仅仅只是占领了岭南部分地区,便对大明提出过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的要求。
而在三年前的第二次对明战争结束后,两国在北京城附近八里庄谈判时,海汉一方也曾提出过类似宁崎刚刚说的这些条件。不过当时的会谈结果,最终是以大范围的领土割让和巨额赔款作为了替代。
如此说来,宁崎提出的停战条件应该也只是又一次的讹诈,知道大明不可能接受这些条件,所以便先开出天价拉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