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三十二则(二十六)(1 / 2)

加入书签

原文:

袁子才太史读《胡忠简公传》云:余读宋史,至「胡忠简公请斩秦桧」一疏,不觉再拜叹曰:有宋三百年,公其谏臣之第一乎?

译文:

太史袁枚(袁子才)阅读《胡忠简公传》时说:我读《宋史》,读到“胡忠简公上疏请求斩杀秦桧”这篇奏疏时,不禁行礼两次感叹道:南宋三百年历史中,胡公大概是谏官里的第一人吧?

注解:

袁子才太史:指袁枚,清代文学家,“太史”是古代对翰林官的尊称。

胡忠简公:指胡铨,南宋名臣,谥号“忠简”,以直言敢谏闻名。

秦桧:南宋奸臣,主张与金国议和,迫害抗金将领。

疏: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的文书,即奏疏。

再拜:古代礼仪,行礼两次,表敬意。

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

原文:

夫人臣报国,非必执干戈、死战阵也。以忠诚义愤,奋臂大呼,使敌国闻之,懔然变色,至以千金买其书。

译文:

臣子报效国家,不一定非要手持兵器、战死在战场。

凭借忠诚与义愤,振臂大声谏言,让敌国听到这件事,敬畏得变了脸色,甚至愿意用千金购买他的奏疏。

注解:

人臣:古代臣子。

执干戈:手持兵器,代指参与战事。

死战阵:战死在战场上。

奋臂大呼:振臂呐喊,这里指直言进谏。

懔然:敬畏的样子。

至以千金买其书:“书”指胡忠简公的奏疏,此句体现奏疏的影响力。

原文:

此何异秦军闻鲁仲连数言,而却军五十里哉。

译文:

这和秦军听到鲁仲连几句话,就退兵五十里有什么不同呢?

注解:

鲁仲连:战国时期着名辩士,曾以言辞说服秦军撤退。

却军:使军队撤退,“却”为使动用法。

此句以“鲁仲连退秦军”类比胡忠简公奏疏的强大影响力。

原文:

使高宗能从其言,斩此三人,整师而出。则朝廷之气,早已吞河北而有余,公此疏足抵精兵十万矣。

译文:

假如宋高宗能听从他的建议,斩杀秦桧等三人,整顿军队出征。

那么朝廷的气势,早就足以震慑河北地区还有余,胡公这篇奏疏的作用,相当于十万精锐士兵啊。

注解:

高宗:指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

此三人:主要指秦桧,也包括当时主张议和的其他奸臣。

整师而出:整顿军队后出征。

吞河北:这里指震慑河北地区(当时河北多为金国占领地)。

抵:相当于、比得上。

原文:

公虽远贬十余年,历诸险恶地。桧死得归,仍还原官。迁至龙图学士,一息尚存,犹时时以恢复为请。

译文:

胡公虽然被远贬到偏远地方十多年,经历了各种险恶的环境。

秦桧死后他才得以回归,恢复了原来的官职。

后来升任龙图学士,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仍然时常上书请求收复中原失地。

注解:

远贬:被贬到偏远地区。

历诸险恶地:经历各种险恶的地方,“诸”即“各种”。

龙图学士:宋代官职名,为荣誉性文职,多授予有声望的官员。

恢复:指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地区。

以恢复为请:把收复中原作为请求(即上书请求收复中原)。

原文:

向之救公慕公者,转零落殆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