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三十二则(二十二)(2 / 4)
一定要和他对抗来招致祸害吗。
注解:
岂必:难道一定要。
相抗:对抗。
取害:招致祸害。
原文:
到难于相从处,亦要内不失己。
译文:
到了难以顺从对方的地方,内心也不能失去自我的原则。
注解:
相从:顺从对方。
内不失己:内心不违背自我原则。
原文:
果谦和以谢之,宛转以避之,彼亦未必决能祸我。
译文:
如果用谦逊温和的态度推辞他,用委婉的方式避开他,对方也未必一定能加害于我。
注解:
果:如果。
谢:推辞。
宛转:委婉。
决:一定。
祸我:加害于我。
原文:
此亦命数宜然,又安知委曲从彼之祸不更烈于此也。
译文:
这也是命运本该如此,又怎么知道委屈顺从他的祸害不会比对抗他更严重呢。
注解:
宜然:本该如此。
安知:怎么知道。
委曲从彼:委屈顺从他。
烈:严重。
原文:
使我为州县官,决不用官银媚上官。
译文:
假如我做州县的官员,绝不会动用官银来谄媚上司。
注解:
使:假如。
州县官:地方基层官员。
官银:官府的钱财。
媚上官:谄媚上司。
原文:
安知用官银之祸不甚于上官之失欢也。
译文:
怎么知道动用官银的祸害不会比触怒上司更严重呢。
注解:
失欢:指失去上司的欢心,即触怒对方。
甚:严重。
原文:
昔者米脂令萧君掘李贼之祖坟。
译文:
从前米脂县的县令萧先生挖了李自成的祖坟。
注解:
米脂令:米脂县的县令。
李贼:对李自成的贬称(古代对起义军的惯用称呼)。
祖坟:祖先的坟墓。
原文:
贼破京师后获萧君,置军中,欲甘心焉。
译文:
李自成攻破京城后抓获了萧先生,把他安置在军营里,想要报复他来解恨。
注解:
京师:指当时的都城(明代京城为北京)。
置:安置。
甘心:指报复解恨。
原文:
挟至山西,以二十人守之。
译文:
把他挟持到山西,派二十个人看守他。
注解:
挟:挟持。
守之:看守他。
原文:
边君夜遁,后复为州守,自着《虎吻余生》记其事。
译文:
萧先生在夜里逃走了,后来又担任了州的长官,自己撰写《虎吻余生》来记录这件事。
注解:
边君:疑为“萧君”的笔误,指前文的萧县令。
夜遁:夜里逃走。
州守:州级行政长官。
《虎吻余生》:萧君记录自身经历的书籍。
原文:
李贼杀人数十万,究不能杀一萧君。
译文:
李自成杀了几十万人,终究没能杀掉一个萧先生。
注解:
究: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