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民间赞誉(1 / 2)

加入书签

礼毕,銮驾起程,浩浩荡荡返回皇宫。春耕大典正式结束。

但大典的影响却刚刚开始扩散。

曲辕犁之名,随着参与大典的官员、耆老、军士、百姓之口,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长安,并将以更快的速度传向大唐各道州县。

太子李承乾的声望,也随着这省力高效的神器,在民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听说了吗?太子殿下又弄出好东西了!”

西市的茶棚里,一个脚夫灌下一大口粗茶,抹着嘴对同伴说道:“叫曲辕犁!说是用起来省力得很,拐弯也方便,一头牛就能拉得飞快!”

“咋没听说!东庄的王老六他外甥就在典礼上帮忙,亲眼瞧见的!

太子殿下亲自扶犁,那泥土翻得叫一个顺畅!比咱们使唤了祖宗十八代的直辕犁强到天上去了!”

另一个挑夫接口道,脸上满是兴奋,“官府说了,赶紧去登记,能便宜买呢!今年春耕说不定就能用上!”

“太子殿下真是圣人啊!”一个老妪挎着菜篮子凑过来,啧啧称赞。

“先前那雪花盐,又细又白还便宜,咱们现在吃盐再也不心疼铜板了。

我儿媳妇就在城外的太子盐坊里做工,工钱给得厚道,还不克扣,家里日子宽裕多了,都能偶尔割条肉吃了。”

“是啊是啊,盐坊、还有那些造纸、织布的工坊,招了多少人去!日子总算有点奔头了。”旁边的人纷纷附和。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市井谋生的升斗小民而言,什么朝堂争斗、世家门阀离他们太远,谁能让他们吃得饱一点、穿得暖一点、日子过得轻松一点,谁就是好的君主。

李承乾接连拿出实惠,雪花盐降低了生活成本,工坊提供了谋生机会,如今这曲辕犁更是直接减轻了他们最沉重的劳作负担,其带来的感激和拥戴是实实在在的。

甚至已有童谣在街头巷尾传唱:“太子贤,盐雪白;太子慧,犁儿弯;仓廪实,笑开颜!”这质朴的歌谣,比任何华丽的赞颂都更能代表民心所向。

李承乾的声望,在长安乃至周边畿辅地区的百姓心中,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人们谈论起太子,不再是遥远储君的模糊形象,而是带来了雪白盐粒和省力耕犁的“贤太子”、“慧太子”。

……

与民间的一片赞誉欢腾相比,几大世家的深宅大院之内,气氛却如同被寒流席卷,凝重而压抑。

崔府书房内,烛火摇曳。崔仁师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卢承庆则负手来回踱步,眉宇间满是焦躁和阴霾。

“失策!真是失策!”卢承庆猛地停步,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气。

“本以为他查账翻旧案已是难缠,没想到…没想到他竟能另辟蹊径,弄出这等邀买人心的东西来!

曲辕犁…好一个曲辕犁!如今长安百姓只知太子贤明,谁还记得我等?”

崔仁师相对冷静,但紧蹙的眉头也显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确是意料之外。此子…已非吴下阿蒙。

他不仅在撕咬我们的旧伤,更在亲手栽种新的根基。

盐铁之利,工坊之便,如今再加上这农功…他是在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和惠民之举,一点点夯实他的地位,挤压我们的空间。”

“焚烧卷宗,反而逼得他借陛下之名发动全面清查,让我们束手束脚。

弹劾杜构,也被他轻易化解。如今这曲辕犁一出,我们在民间辛苦经营多年的声望,几乎被他一人夺去大半!”

卢承庆越说越气,“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下次他是不是还要弄出更厉害的东西?”

“急躁无用。”崔仁师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太子此举,确实是阳谋,难以正面硬撼。但并非全无应对之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