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筹划(2 / 2)
罗逆臣高挽,其行其迹,可谓恶贯满盈,神人共愤!
彼以臣弑君,鸩杀金尘大王,此其罪一也;幽禁孤女主上,断绝金氏宗祀,此其罪二也;倒行逆施,苛政暴敛,致使新罗百姓如陷水火,哀鸿遍野,此其罪三也。
如此元凶巨恶,若使其窃据王位,逍遥法外,则天道何存?公理何在?”
笔锋至此,力透纸背。李承乾稍顿,继续写道:
“今金氏遗女恩静,侥幸脱于虎口,泣血来投。彼一弱质孤女,背负国仇家恨,其状可悯,其志可哀。她亲笔所书檄文,字字血泪,已由程处默遣人广布新罗境内。
儿臣得知,新罗忠义之士,闻公主音讯,无不扼腕愤慨,翘首以盼王师;其民心厌高挽久矣,如久旱盼甘霖。此正天意厌乱,人心思旧之时也!”
他接着引述程处默和王玄策的情报,增强说服力:“据程处默所报,其潜入金城,亲见高挽之暴虐,民心之离散。
撤离之时,更以‘震雷’之威,慑服敌胆,如今金城内外,皆传‘天雷显灵,佑护公主’之说,高挽虽极力掩饰,诬为地动,然其谎言拙劣,已难自圆。
王玄策亦统筹全局,联络新罗忠贞,广布耳目,今之高挽,已成惊弓之鸟,内部离心离德,将士疑惧不安。其势,已如累卵。”
针对朝中可能存在的顾虑,他预先进行了驳斥:“或有人言,高句丽未平,不宜另启战端于新罗。儿臣以为不然。
高挽弑君自立,名不正言不顺,其立足未稳,内部崩解在即,此乃速定之机,若待其稳固,或与高句丽、百济勾结,则后患无穷。我大唐以堂堂正正之师,行吊民伐罪之举,正可震慑屑小,彰显陛下天威。
且侯君集大将军雄师镇于辽东,足可监视高句丽、百济,若彼等妄动,正可一并击之,永绝后患!此非两线作战,乃声东击西,把握战机也。”
最后,他提出了核心建议:“故儿臣恳请父皇,毅然下诏,明正典刑。”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