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运河上的钢铁堡垒(2 / 4)

加入书签

>她的存在,为陆明锐的前进提供了坚实后盾。

他们与巡逻队维持着大约一百五十米到两百米的追踪距离。

这个距离在望远镜和瞄准镜的帮助下,足以看清对方的动作和装备细节,又处于对方肉眼观察的极限边缘,不容易被现。

冰冷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自己压抑的呼吸声、心脏在胸腔内有力的搏动声,以及远处美军巡逻队偶尔传来的、被风雪稀释的模糊交谈碎片。

跟踪过程缓慢而煎熬。

巡逻队的路线显然是预设好的,沿着运河东岸的关键点位进行巡视。

他们偶尔会停下来,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运河对岸西岸的情况,然后打出一些信号,显然西岸同样也存在着这样一支巡逻队。

或者检查一些固定的设施,如通信基站、监控探头等。

每当这时,陆明锐和苏澜就必须立刻寻找最近的掩体,屏息凝神,如同石雕般静止,直到巡逻队再次开始移动。

积雪浸湿了他们的裤腿,寒气透过高质量的作战靴依旧能感受到,但他们对此浑然不觉,所有的感官都向外延伸,捕捉着任何一丝危险的信号。

沿途,美军存在的痕迹越来越清晰——临时设置的可移动金属路障、用沙袋和钢板加固的机枪阵地(虽然此刻空无一人,但架设好的24o通用机枪散着无形的威慑)、清晰的军用车辆轮胎印(很可能是“悍马”

或rap防地雷反伏击车)。

这一切都无声地宣告着,美军在此地的存在是系统性的、长期化的。

跟着巡逻队蜿蜒前行了接近两个小时,地势逐渐抬升,前方视野豁然开朗,苏伊士运河的第一段巨型船闸——伊斯梅利亚船闸,如同横亘在大地上的钢铁巨龙,赫然出现在眼前!

而当看清船闸两岸的景象时,即使陆明锐和苏澜心理素质再过硬,一股寒意也瞬间从脚底直冲头顶。

只见船闸那巨大的、可开合的钢铁闸门两侧,原本的港口管理区、办公楼房和零星民居,已然被彻底改造,变成了两座规模庞大、武装到牙齿、堡垒化的美军前方作战基地(fob)!

营地外围是层层叠叠、带着尖锐倒刺的蛇腹形铁丝网,铁丝网后面是高耸的、由巨型混凝土块堆砌而成的防爆墙,墙头上还架设着带有传感器的运动探测器和摄像头。

关键制高点上,耸立着数座了望塔,塔顶覆盖着防弹钢板,隐约可见2hb重机枪那粗长的枪管和哨兵警惕的身影。

营区内,整齐排列着数十顶大型军用帐篷和预制的隔热板房,供电线路纵横交错,通讯天线林立。

更令人心惊的是,他们看到了至少四辆“斯特瑞克”

装甲运兵车和数量更多的“悍马”

高机动车停放在指定区域,一些士兵正在车辆周围进行维护作业。

数台大功率探照灯已经预热,光柱在傍晚愈阴沉的天色中缓缓移动,如同巨兽的触须,扫过船闸主体、附近水域以及沿岸的每一寸土地。

这些营区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工事坚固,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显然已经在此经营了相当长的时间,很可能在“大瘟疫”

爆的初期,甚至更早的危机征兆出现时,美军就以惊人的效率和决断力,迅出动并占领了这些战略要地,将其打造成难以逾越的钢铁堡垒。

“看来……我们的估计还是太乐观了。”

陆明锐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带着一丝干涩和难以置信,“他们不是刚刚占领,而是已经把这里经营成了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前进基地。

这反应度和控制力……”

苏澜补充道,语气沉重得如同灌了铅:“苏伊士运河全程并非坦途,它依赖北、中、南三段大型船闸(塞得港福阿德港、伊斯梅利亚、大小苦湖)来调节水位,保证通航。

如果这里,作为中枢的伊斯梅利亚船闸是如此景象,那么几乎可以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