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言九鼎,内阁风云(2 / 3)

加入书签

/p>

“张大人说得对,治国,确实要看实绩。”

他没有理会那些关于钱财的污蔑,而是转身,对着女帝一拱手。

“陛下,臣昨日整理户部卷宗,发现我大周北方数郡,连年遭受水患。朝廷每年拨下数百万两赈灾款,却收效甚微,流民不减反增。”

“臣有一策,名为‘以工代赈’。”

“与其直接发放粮食,不如组织流民,兴修水利,开垦荒田。朝廷提供工具与口粮,工程完成之日,流民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朝廷也多了千里良田,一举两得。”

这个方案,脱胎于他在天库中看到的那份《漕运改革》策论,却又结合了当下的实际。

方案一出,朝中几位素来务实的年轻官员眼前一亮。

“此法大善!既解了流民之困,又固了江河之防!”

“荒谬!”一名阁老立刻反驳,“如此浩大工程,所需钱粮何止千万?国库空虚,哪来这么多钱?”

“钱,自然有。”苏云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张茂身上。

“就拿张大人来说。三年前,张大人时任户部侍郎,曾批复沧州一笔三十万两的河堤修缮款。卷宗上写得明明白白,‘工程完备,固若金汤’。”

苏云的声音陡然转冷。

“可据我所知,上个月沧州决堤,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臣就想问问张大人,那三十万两银子,修的究竟是哪里的河堤?又是如何固若金汤的?”

张茂的脸‘唰’的一下全白了。

“你……你血口喷人!这是污蔑!”

“是不是污蔑,很简单。”苏云步步紧逼,“户部的拨款文书在此,沧州的地方志也存于翰林院。我们现在就将两份文书呈上金銮殿,请陛下一观,再传召几位沧州父老前来对质,如何?”

张茂浑身一软,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

他双腿发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够了。”龙椅上的女帝终于开口,“御史中丞张茂,玩忽职守,贪墨赈灾款,即刻停职,交由大理寺彻查!”

她看向苏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苏云,‘以工代赈’之策,你即刻拟一份详细的章程上来。朕,要看。”

一场针对苏云的围攻,就此瓦解。

他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拔掉了三皇子一派留在朝堂上的最后一颗钉子。

退朝之后,苏云回到刚被赐下的辅政学士府。

徐耀祖早已焦急地等在门口。

“先生!出事了!”

“说。”苏云脱下官袍,换上一身常服,自己动手沏了杯茶。

“北边传回来的消息!”徐耀祖压低了声音,“燕王,在北地集结了三万私兵,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明着说要为三皇子讨个公道,实际上矛头直指您和陛下!”

“我们的眼线呢?”

“一夜之间,全都撤了。”徐耀祖的脸色很难看,“燕王这次,是铁了心要打了。”

苏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他不是来打的,他是来收割的。”

他想起天库中那份《北境战略》卷宗。

“那份战略图,详细记录了北境所有关隘的防御布置,但也故意留下了三处致命的破绽,作为诱敌深入的陷阱。”

“燕王不会上当。”苏云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抹寒光,“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破绽在哪里。因为,那份战略,本就是太祖皇帝和燕王的先祖,一同制定的。”

“他会利用我们自以为是的陷阱,反过来给我们致命一击。”

不出苏云所料,下午时分,女帝再次召见他入宫。

御书房里,除了女帝,还有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

“苏云,燕王反了。你怎么看?”女帝开门见山。

苏云将自己的推断说了出来,并直接请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